【良景黑夜一周年】摆卖绝迹夜市不再 压榨入舖小贩 建华得逞

撰文: 黄炜尧
出版:更新:

屯门良景邨小贩去年被“管理员”武力驱赶,多次爆发激烈冲突,血雨腥风。小贩不敢再坚守阵地,不是金盆洗手,就是避走他区,更有的向建华低头,迁入对方的良景市集,承受操控和压榨换取生存空间,盈利远不如前。当日对小贩、街坊、记者肆意施袭的“管理员”,竟全部释放无一被控,警方表示没有证据、未能确认身份,匆匆中止调查,令人质疑有放生之嫌。另一边,良景邨法团又耗用75万元,设立特遣队对付不再存在的小贩。良景之乱后一年,谜团未解,无人负责,又添加了新的怪事,但对屯门街坊和小贩来说,却是切切实实失去了可贵可爱的良景夜市。

去年农历年间,领展把良景街市外判,新承办商建华自设良景市集,售卖街头小食,邻近良景夜市的街头小贩自然成为眼中钉。年初一及二晚,胸口挂有“管理员”名牌的口罩男成群出现,粗暴地驱赶小贩,酿成多次冲突,及后演变成流血事件,多名市民及记者被打至头破血流。

建华特意在良景市集门外放置“良景夜市”灯牌,但人流与正牌的良景夜市相去甚远。(黄炜尧摄)

大多退出或转战别处

建华其后成功入禀禁止小贩摆卖,3档小贩担心检控而屈服,租下市集舖位继续经营,每月租金近4万元。余人或转到天水围摆档,或脱离小贩行列。

根据近日多次观察,街头小贩和管理员都已绝迹良景邨。建华特意在良景市集门外放置“良景夜市”灯牌,但人流与正牌的良景夜市相去甚远,谈不上甚么新春气氛。

“鱼蛋基”是其中一位入舖小贩,但新春档期生意大不如前,保守估计收入仅往年一半。(黄炜尧摄)

收入仅往年一半

“鱼蛋基”是其中一位入舖小贩,与他人合资顶租约150尺舖位,连同装修和安装冷气等费用,已预支近20万元。租金高昂得难以负担,不少街坊亦不知他们入舖,新春档期生意大不如前,保守估计收入仅往年一半。

另一边厢,有挨告小贩虽成功脱罪,但律师费已几近耗尽积蓄,不做小贩后家庭收入亦由每月3万大跌至仅1万,目前只能依靠家人独力支撑,生活捉襟见肘。

张先生坦言小贩对他而言只是职业,但对良景街坊而言等同集体回忆的消失。(黄炜尧摄)

张先生(化名)已脱离小贩行列,他指街坊在新年期间会特意来良景夜市凑热闹,收入非常可观,平均每日可赚取1万元利润。良景热闹不再,他认为反映市集得不到街坊欢心。张先生坦言小贩对他而言只是职业,但良景小贩存在20多年,小贩本身亦是居民,与街坊关系融洽,部分顾客“由细食到大”,小贩消失对良景街坊而言等同集体回忆的消失。

建华于11月开始于良景实施价格控制计划,且强制商户安装八达通机。(资料图片)

强装八达通监视“提成”

据了解,建华去年11月底开始于良景实施价格控制计划,形式类似旗下天瑞街市,除了派员到超市和其他街市格价外,更强制安装八达通机,每月八达通营业额须达标,否则就要缴交“行政费”,俨如罚款。即使达标,八达通营业额需缴付5%“提成”,作为积分计划营运资金,即“点都要畀钱”。建华亦会透过交易纪录全面监控档户收入,厘订新合约的加租幅度。

黄丽嫦怀疑建华招安后以极强硬手法管理,形容良景的现况是彻底“建华化”。(黄炜尧摄)

一直跟进事件的新景区议员黄丽嫦表示,良景社区面貌自冲突后已转变,只剩下建华的市集,入舖小贩曾透露生意尚可,惟营利大减,估计租金占营业额近四成,每当查问生意难处时,档户却欲言又止。她怀疑建华招安后以极强硬手法管理,形容良景的现况是彻底“建华化”。但黄丽嫦指深夜时大多食肆已关门,良景市集仍有一定市场,加上建华奇招尽出,如邀请音乐人表演,相信人流仍有一定保证。

夜市历史逾20年 人山人海排长龙​

良景夜市扎根20多年,一直是屯门区内著名的三大扫街热点之一,高峰时期有20多档,包肠粉、糖水、串烧、米线、鸡蛋仔等地道小食,是街坊街里的小型墟市,即使平日亦会人山人海,大排长龙。

【良景专页】小贩‧管理员 冲突现场全记录

【专页】领展外判种恶果 管理商如何变街市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