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中医教研中心 半年5宗制附子乌头碱中毒 2人曾入ICU
有传媒揭发,由医院管理局、非政府机构及本地大学三方协作的中医教研中心处方的药物后,出现多宗乌头碱中毒的个案,怀疑涉及同一批次的制附子,但局方未有向公众公布事件。医管局回应指,5宗个案发生在最近5个月。他们分别在5间教研中心求诊,服用处方含中草药黑顺片(制附子)的药物后出现呕吐、晕眩、四肢麻痺及胸口不适等征状,所有病人经治疗后已经出院。医管局根据机制将有关个案通报卫生署,并在本月10日通知所有中医教研中心,暂时停用相关批次的黑顺片,以待进一步调查。
医院管理局回复指,公立医院在过去一年共接获6宗病人服用由中医教研中心处方的药物后,出现乌头碱中毒的个案,其中5宗发生于最近5个月,即去年9月至今年1月。该5宗个案涉及一男四女,年龄由37至87岁,分别到五间中医教研中心求诊。他们服用处方含中草药黑顺片的药物后出现呕吐、晕眩、四肢麻痺及胸口不适等征状,临床及化验显示病人为乌头碱中毒。
消息指有人无按医师指示㷛药
据了解,其中2人曾要入住深切治疗部。发言人指,乌头碱中毒为黑顺片已知的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所有病人经治疗后已经出院。消息指,出事病人中,有人无按医师指示煲煮药物至足够时间。
对于有指局方没有公布事件,发言人指,医管局根据机制将有关个案通报卫生署,而医管局已接获卫生署通知,有关药物的乌头碱成份并没有超出药典标准。另外,鉴于在短时间内出现多宗涉及同一批次药物的个案,为审慎起见,医管局已于本月10日决定及即时通知所有中医教研中心暂时停用相关批次的黑顺片以待进一步调查,并使用其他药物替代,病人服务没有受到影响。
卫生署回复,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6日,卫生署共录得26宗乌头类生物碱中毒个案,所有个案均由医管局呈报。 卫生署于2017年1月10日接获医管局通报5宗怀疑有关连的乌头类生物碱中毒个案后,随即展开调查,发现5五名病人所服用的“黑顺片”为同一批次。
卫署方从医管局三方合作中医教研中心、一非政府机构辖下的中医诊所及有关供应商共检取7个同一批次的“黑顺片”药材样本,并于供应商检取1个另一批次的“黑顺片”药材样本进行化验分析。经政府化验所检验后,8个药材样本的结果均未有显示有品质问题。鉴于在短时间内出现多宗怀疑关连个案,为审慎起见,卫生署会继续与医院管理局的临床毒理学专家研究有关个案。
黑顺片煎煮时间不可过短
根据卫生署中医药事务部资料,黑顺片是制附子的一种,制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炮制品,形状为纵切片,上宽下窄,外皮为黑褐色,断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味淡。制附子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上痛”等。黑顺片可直接入药,煎煮时间过短、用药过量或与酒同用等,均易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