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症旧药或致畸胎 患者望新药加入药物名册减经济压力
多发性硬化症是指自身免疫细胞,错误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患者大多为女性,首次病发年龄平均仅为20岁,每次病发更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本港虽有引入药物控制病情,但部份药物可引起畸胎而令患者无法生育。市面虽有可让患者安全怀孕的新药物,但价钱昂贵对患者构成严重负担。香港肌健协会呼吁当局考虑将有关药物列为资助药物,或让患者从关爱基金取得资助,减轻病人负担。
多发性硬化症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疾病,香港肌健协会引用中文大学于2016年的研究,指由2008年至2015年间,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人数持续上升,当时已估计本港有500名已确诊患者,现今患者人数应为更多。
免疫细胞会错误攻击中枢神经系统
多发性硬化症的成因至今依然未明,脑神经科内科医生方嘉扬表示,患者自身免疫细胞会错误攻击中枢神经系统,患者会因病发位置不同而引发不同征状,不少症状亦非肉眼可见。在病发初期,因病征未严重容易被忽略,但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四肢无力、失平衡、语速变慢、甚至出现短期记忆、专注力及判断力问题等。
须接受药物治疗 以减低复发风险
方嘉扬指出,80至85%患者属于复发缓解型患者,即会出现多次复发,可导致肢体活动或认知能力的永久退化,部分患者更于中年已残障,因此患者须接受药物治疗,以减低复发风险。
方又指出,香港有多种针对该症的高疗效药物,但医管局仅提供“芬戈莫德”(Fingolimod)作专用药物。据研究显示,芬戈莫德有机会影响孕妇或胎儿,如出现畸胎或孕妇出现自身免疫疾病等。
方建议,医管局将新引入的药物“克拉屈滨”纳入资助药物名册。方解释,克拉屈滨有独特用药周期,疗程的四年内,于首两年第一周及第五周,各完成5日疗程后,可有两年十个月的停药时间,期间可安全怀孕,并于患者产子后继续疗程,让女性患者不需因控制病情,而放弃生育或冒生命危险停药生育。
疗程费用高昂构经济压力 倡关爱基金酌情支援
患者袁小姐(Paris)现年29岁,在大学最后一年确诊多发性硬化症,对她生活构成重大影响。她采用口服药物Dimethyl Fumarate,本打算结婚生儿育女,但年初时病情复发变得频繁,MRI报告亦显示其脑内有多处发炎白点,医生建议她转用另一款药物控制病情。
“克拉屈滨”虽可更有效控制病情,并不影响其结婚生育计划,唯该药的药费高昂,一套疗程需要40至50万元。她希望医管局可将该款新药,列入药物名册,减轻患者负担。
香港肌健协会顾问张超雄指出,药物除满足患者生存需要外,亦应帮助患者重拾生活,目前有新药可控制病情,同时让患者可选择怀孕,当局应积极考虑将药物纳入名册。他又建议关爱基金酌情处理经医生临床诊断,推荐使用克拉屈滨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