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之愁・三|港府留不住人才 逾半外地生毕业一年后离开

撰文: 麦凯茵
出版:更新:

自内地来港的“港漂”,多数是来港读书后选择留下来工作,或透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或“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来港。政府一直希望吸纳人才保持城市竞争力,不过,“港漂”又是否愿意留港发展事业呢?
根据统计,九成的非本地毕业生来自内地,但原来不足一半的非本地毕业生在留港一年后续领签证,以入境处数字推算,只有约11%的非本地毕业生最终会成为香港永久居民;而经“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和“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来港的内地人当中,分别只有12%和21%成为永久居民。

“港漂之愁”专题报道:

港漂之愁・专页|不同政治光谱的得与失 忧朋辈举报 官方欲动员

港漂之愁・一|社会政局风云诡谲 “红、黄、蓝”港漂的失语

港漂之愁・二|忧朋辈举报而噤声 成官方欲动员力量

港漂之愁・三|港府留不住人才 逾半外地生毕业一年后离开

港漂留港意欲不大?

1998年,港府透过赛马会“优秀学生奖学金计划”,招收首批150名内地生入读大学,到2001年,两地政府正式批准本港大学招收自费内地生。

港府亦希望吸纳这些人才毕业后留港工作,2001年,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更表明:“好惊他们(内地生)毕业后走了,我要确定栽培他们的资源不会浪费。”

朋辈举报潮下,有支持反修例运动的内地生,亦不敢表达意见。图为2019年11月,中大毕业礼。(资料图片 / 张浩维摄)

港府随后在2001年、2006年及2008年分别开放“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 回港就业安排”(Immigration 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Graduates, IANG),与单程证港府无审批权不同,这三种签证都只限专业人士或大学以上学位人士申请,以保持香港竞争力。

“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需获得香港公司聘用才可申请来港,公司需证明本港难以招聘相关人才。2017至2019年,平均每年有13,400人获批签证,但到2020年急跌至只有6,995人。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则按照计分制申请,可在未获聘的情况下来港,最著名的例子是影星汤唯,入境处更找她拍摄宣传片。2018至2020年,获批签证的人数显著急升,从555人升至1,709人,而内地人占比亦从77%升至95%的1,624人。

港府希望吸纳在本地大学毕业的外地人,作为人才留港工作,但数据显示,毕业一年后只有一半人留港。(资料图片 / 陈百灏摄)

去年审批IANG签证急跌

若非本地毕业生取得IANG签证,毕业后即可留港一年,之后每次续签时只需获聘,中途可自由转工。过去五年,平均每年批出9,300多张IANG签证,其中约90%为内地居民。不过,2020年入境处批出IANG签证的数目急跌近34%。2016至2020年有超过一半的人在留港一年后不再续领IANG签证,其中2020年更只有43.6%人申请续签,创下五年来的新低。

根据立法会研究报告,2003至2012年57,126名透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港的人士中,只有7,033人取得永久居留权,比例为12%。2007至2019年以“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取得永久居留权的数目为752人,占同期签证的3,498个名额中的21%。

香港一直与邻近地区争夺人才,深圳就一直吸纳创业的人才。(资料图片 / 余俊亮摄)

2016至2020年,平均每年有大约2,600人根据IANG安排获得永久居留权,数字包括内地及其他地区人士;去年则有3,117人,推前七年即2013年,入境处发出27,927张学生签证,由此推算非本地学生最终成功毕业并以IANG方式获得永久居留权的比例约为11%。

比较单程证数字,2016至2019年,以单程证抵港的人数每年平均为46,850人,2020年因为疫情封关,实际抵港人数只有10,100人,同比大跌78%。

香港各项人才入境计划的内地人数字。(香港01制图)

重温“签证黑中介”系列侦查报道:

签证黑中介|揭中介助港漂签假合约假出粮 骗入境处续签IANG签证

签证黑中介|港漂保险经纪跑数续IANG签证 疫下入境处批出跌三成

签证黑中介|假资料骗卫生署供应防疫装备 内地来港豁免隔离

上文节录自第270期《香港01》周报(2021年6月21日)《社会政局风云诡谲 “红、黄、蓝”港漂的失语》专题报道。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70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尖端科技”划入国策 如何借势打造世界新矽谷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香港人能视而不见?

神舟十二号载人升空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太空站

手作之魅:兴趣化成生意 产业链渐成形

让玩家“管治世界” 区块链颠覆传统游戏模式?

把搜寻变成对话 语言AI恐承袭人类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