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有校长认为更聚焦 通识科老师:认识国家应全面
撰文: 袁澍
出版:更新:
课程发展议会与考评局公开考试委员会早前开会,通过建议将通识教育科改名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以香港、国家和当代世界三个主题为核心内容,维持必修必考,但不设独立专题探究校本评核。
有中学校长就表示支持,认为过往的通识科往往让人不知道会教学生哪些内容,能够将重新对焦,是一件好事。亦有中学通识科老师认为,新的课程明显正面的东西太多,认为应该做一个“批判性强的爱国者。”
何汉权:新科目可以多些了解国家
教育评议会主席、中学前校长何汉权指出过去的通识科的目标是超越、批判,而国家的内容就十分薄弱,让教师很沉重,新的科目则可以多一些了解国家,“通唔到中国,好难叫通通识”。他认为教育应该向前看,至于是否未来教师在教学中会受到港区国安法影响,他则认为“心清理正”。
中学校长、布商会教育顾问赖炳华亦同意,新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重新聚焦,他认同“知识不足,通识难读”。
田方泽:认识国家要全面 做批判性强的爱国者
教协副会长、中学通识科教师田方泽则表示坊间对“批判思考”存在误解,认为“批判思考”就是批判所有东西。他强调批判思考是要求学生说话需要有理据,无论支持还是反对。他认为新的教材国家的正面内容相对多,但是认识国家需要全面,包括发展限制等等,“做一个批判性强的爱国者。”
教联会副主席、中学校长邓飞说社会对通识科存在质疑,而公民与社会发展则不会引起误会。他认为通国家的知识很重要,而在香港了解国家的负面东西不难,关键是学生会否对国情问题的复杂性有低估,未来的教学应该谦卑,难以用“若干口号去教”。
教育局早前公布高中4个核心科目课程及评估改动方案。何汉权认为时间上仍然较为模糊,认为或者可以容许多些时间学生学习中文,增加认同。邓飞则表示,多了一些空间,希望学校学生可以好好规划。
通识科|民研:逾六成人反对削政治议题 三成人同意首日已出问题通识科|梁美芬批科目改革后仍设短答、选择题:仍是填鸭式教育新通识科课程出炉 删减涉全球化学习重点 刘智鹏:旧课程臃肿通识科新名敲定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 建议今年九月中四级推行通识科|课程发展议会下午开会 消息:改名公民与社会发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