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大事回顾】劫后睡婆婆放下执著弃守报档 院舍老弱无声呐喊

撰文: 龙婉琪 洪琦琦 王丹麟
出版:更新:

一年快将过去,政府不停自傲于增加福利开支的同时,老弱伤残的悲剧仍年复年地发生。今年夏天,坚守亡母报摊的“睡婆婆”再度被劫,前来关心的人络绎不绝,从大众反应可见一丝温暖,却让人反思何谓关怀长者。睡婆婆期后因伤入院、退休,获安排入住安老院。当社区支援不足,院舍彷成有需要人士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今年爆出多宗私营院舍丑闻;长者与残疾人士在院舍,是受到保障,抑或更受剥削?

关爱睡婆婆现象 惹港人反思

坚守亡母报摊多年的“睡婆婆”今年再度被劫,更因而弄伤头部,不少市民纷前来探望。(资料图片/陈焯𪸩摄)

睡婆婆终告退休入住安老院

“佢(睡婆婆)日日瞓喺度,风吹雨打都唔走……跌亲都未必系坏事,起码有地方住。”
睡婆婆报摊旁的凉茶店东主刘先生

七旬的陈复兴独个儿在旺角山东街,守着亡母留下的“阿美报档”超过半个世纪,因常在报摊睡着,被称“睡婆婆”。“试过偷偷放凉茶喺佢个档口,佢知道后就硬要畀返钱……佢叫我唔好掂佢报档啲嘢;叫佢不如退休,佢又唔应”,刘先生认识睡婆婆一年多,眼中的婆婆不贪小便宜,对人和气,却十分固执,刘常为她感到担忧。

市民的“热心”,让人反思何谓真正的关心。睡婆婆最终获社署安排入住安老院舍(资料图片)

报摊已被社署清场

今年7月,睡婆婆因被抢劫的贼人推倒而撞头受伤,翌日却仍坚持开铺,热心市民捐款如雪花飘来,市民送来的物资铺满一地;有人拍醒婆婆,有人自拍,有人硬要婆婆收下外卖食物。有心人的“热情”,反倒引起何谓关怀的反思。

期后婆婆失足跌伤,康复后获社会福利署安排入住安老院,劳顿大半生,终于退休;小报摊则被社署职员清走。没有人知道婆婆最终入住哪间院舍,熙来攘往的街道,睡婆婆的故事,似是一阵风般吹过。但还有多少无依长者的故事,挥之不散?

智障院友 无声呐喊

“国宝之家”涉虐待院友,伙食只得烧卖青菜,更违规将智障及自闭男院友双手反绑于床位及坐厕。(资料图片)

睡婆婆入住院舍,但入住院舍是否长者或残疾人士的最后归宿?津助院舍轮候时间长,私营院舍质素参差,今年《香港01》先后揭发葵涌私营残疾院舍“国宝之家”,一年内五度加收宿费,伙食却只得烧卖青菜,院方更违规将智障及自闭男院友,双手反绑于床位及坐厕上,同时因疏忽照顾,导致其双脚遭灼伤。

“康桥之家”前院长张健华涉性侵智障女院友,惟张一直否认,引起社会震怒。(资料图片/郑剑峰摄)

康桥之家前院长涉性侵院友

两个月前,另一私营残疾院舍“康桥之家”爆出前院长张健华涉性侵智障女院友,因女事主不宜出庭作供,律政司撤控。期后本网进一步揭发该院舍疑因人手不足问题,导致六名院友于八个月内,先后因鲠死、堕楼及自杀等离奇死亡,血淋淋地揭示私营院舍质素良莠不齐,和社署豁免证明书制度兼监管不足的问题。

康桥之家前院长张健华去年被控与智障女院友非法性交,最终控方因事主不适宜上庭作供被迫撤控,事件唤起社会关注精神障碍人士的法律权利。(资料图片)

康桥钉牌后院友生活未改善

社署期后撤销康桥之家的豁免证明书,成本港首间被“钉牌”的残院,79名院友虽搬迁至其他院舍,但据记者了解,不少院友只被安排转往同集团的“沐恩之家”总院;另至少4名院友又被迁至“国宝之家”。惟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宝之家的院友还是睡在破烂的床垫上,饭𩠌亦未有改善,一众院友其实仍未脱离人间炼狱。

睡婆婆的故事,院舍的丑闻,一再提醒社会关怀微小的弱势社群;他们,确应享有足够的保障。

2016年度劳工及福利事件

手机APP用户,请按阅览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