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1宗鲸豚搁浅 6宗疑人为因素致死 包括帆布袋堵消化系统

撰文: 萧通
出版:更新: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周四(3日)公布,2024年与渔农自然护理署合作,于香港水域处理共41宗鲸豚搁浅个案,当中30宗为江豚、4宗为中华白海豚、7宗为其他品种的鲸豚。根据保育基金观察,有14宗鲸豚搁浅与人类活动有关,当中有6宗致死原因疑涉人为因素,包括于大澳被发现消化系统被帆布袋堵塞的啄鲸。

2024年,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与渔农自然护理署合作,于香港水域处理共41宗鲸豚搁浅个案。(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图片)

过去19年共处理超过650宗 去年14宗与人类活动有关

保育基金的科学团队2006年起与渔护署合作,组成“海洋生物搁浅行动组”。以跟进及调查香港水域内的鲸豚搁浅个案。过去19年,行动组共处理超过650宗鲸豚搁浅个案,每年约有20至50宗。

保育基金多年来资料显示,大部分搁浅鲸豚在发现时已严重腐烂,难以确定死因。而在2024年,被发现的鲸豚有的遭绳索缠绕,有的曾被船只撞击,有的受疾病感染(包括肺炎、寄生虫和细菌感染等),或是有其他自身的情况。根据保育基金观察到14宗与人类活动有关,怀疑人为因素致死的个案有6宗。

图为2024年5月,一条中华白海豚在大屿山二澳附近被发现颈部遭绳索所缠。(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图片)

有中华白海豚遭绳索缠颈 有母豚曾遭船只撞击

保育基金列出部份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个案,包括:

- 2024年5月,一条中华白海豚在大屿山二澳附近被发现颈部遭绳索所缠。从那时开始,行动组一直定期监察及评估其情况。根据观察,目前该海豚活动正常。行动组会持续留意有关情况,以制订相应行动。

- 2024年7月3日,行动组于大屿山贝澳发现两具中华白海豚尸体,其中一条为成年母豚,另一条为初生海豚。解剖结果显示,母豚身上有重击造成的瘀伤和血肿迹象,推断为遭船只撞击所致。

图为2024年11月30日,行动组于大屿山石仔埗附近发现一条雄性的成年朗文氏啄鲸,其消化系统内 有一个帆布袋。(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图片)

- 2024年11月30日,行动组于大屿山石仔埗附近发现一条雄性的成年朗文氏啄鲸,鲸鱼最终因虚弱而在诊断过程中死亡。初步解剖发现,鲸鱼的消化系统内有一个帆布袋,其死因仍有待进一步调查。

市民如发现鲸豚搁浅 应尽快致电通知渔护署

保育基金主席暨海洋公园公司主席庞建贻表示,鲸豚在维持海洋生态的健康及平衡扮演关键角色。保育基金一直与渔护署紧密合作,积极应对香港的鲸豚搁浅问题。通过深入了解鲸豚受伤或死亡的原因、觅食习性、接触的污染物及基因关系等因素,以制订出更有效于本港水域保护鲸豚的方案。同时基金亦致力加强社区教育,推动各界携手保育香港的海洋生物资源。

市民如发现活体搁浅鲸豚或鲸豚尸体,应尽快致电1823通知渔护署,并提供日期、时间及地点、搁浅鲸豚情况和特征等资料,将有助行动组争取时间采取有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