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令大众更接受智慧医疗服务 进一步全球普及化助改善人类健康

撰文: 01医务所 源栢梁
出版:更新:

以往高新科技投资成本大、回报期相对较长及成功率偏低,亦更有俗称 “High Tech揩嘢,Low Tech捞嘢”的出现,而令不少投资者却步。但随著近年人工智能(AI)技术的急速发展,加上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市民在受疫情所困时,特别受惠于医疗科技迅速发展和应用,市民对全新医疗生态及其或许带来风险接受程度大增,令发展智慧医院或人工智能医疗科技成为科技界投资和研发的重点领域之一,医疗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医院以新技术制作的“超声波可见的人体触感模型”有助医护人员加强模拟训练,持续优化病人安全(香港政府新闻处图)。

笔者透过工程师学会了解到国际间检定工程教育发展的情况,检定的目的为促各地区在资讯工程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多边合作,确保相关行业毕业生具有国际互相认可资格,而以此在 2008 组成的《首尔协定》 (Seoul Accord),透过制定资讯科技工程界毕业生学习标准及检定机制等,去加强各成员地区资讯科技工程毕业生交流及发展。

医院前线医护及管理层代表在电子病历应用模式最高等级的第七级认证过程中,展示运用电子医疗纪绿的能力、现有的资讯科技保安措施及临床工作流程与科技整合 (香港政府新闻处图)。

在香港地区方面,香港工程师学会正是《首尔协定》的组织创立成员,这突显出香港在科技发展上具一定国际地位。笔者期望透过各地采用统一审核大学学位等标准推动之下,令科技发展走得更前。

参与协定的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及墨西哥等亚洲、欧洲及美洲等十多个地区,透过各地频繁交流,令不同地域的科技,特别是医疗技术上都获得裨益;而随著人工智能的普及,一般人透过手机已可使用如“ChatGPT”等程式,以及国家在平地一声雷下推出的 “DeepSeek”AI 应用程式平台,撼动世界之外,亦有望加快推动有关智慧医疗方面的广泛应用。从笔者与各地业界交流了解到智慧医疗在各地主要发展范畴,包括行动医疗、医疗资讯科技、穿戴式设备、遥距医疗及以个人病歴及基因医学的个人化医疗等。

第16届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会以“智慧医健 创新体验”为主题将于5月26至28日举行,给与会者深入了解医疗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包括创科发展。

根据一项国际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数字健康市场的规模已达到1,000亿美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预计至2026年其市场将增长至6,000亿美元。在全球医疗行业趋智慧化的势头下,其实香港智慧医疗服务亦蓄势待发,个人认为现时已形神兼备。

举例指,本港医疗行业亦正积极推动智慧医院的建设及落地应用,早前有报导指出香港有医院正在探索将AI应用于撰写工作报告上,据知,这些医院是以生成人工智能系统去协助撰写医疗报告,而所有生成的报告都会由医生进行修改和核实,不仅能够减少人力资源需求,亦能提高工作效率,更促进使医疗服务的准确和可靠性。笔者相信香港的“医疗+科技”实力可推进医疗产业的AI化、智慧化,并迎来再进化。

将会成立的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希望在香港大范围推广人工智能的应用,惠及创科界、金融界、医疗界、法律界以至政府服务。

在全球的层面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作出的定义,智慧医院是指利用先进技术来增强患者护理、提高效率,并支持决策的医疗保健设施,透过“数字健康技术”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整体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智慧医院的发展不仅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更与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息息相关,随著AI技术持续改进,智慧医疗不难在全球普及,为改善人类健康带来重大贡献。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