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业付款保障条例年内实施 协力减少业界付款争议

撰文: 01医务所 源栢梁
出版:更新:

近年全球经济前境不明朗,加上多变的地缘政治,连带工程业界亦屡传来一些不利的消息,如有承建商周转不灵 、甚至公司面临结业的情况,涉及复杂工序及成本相对较高的医疗工程界相信亦要面对难关。一旦大型工程因资金问题而延误,往往对整体基建或社会发展及服务都带来影响。因此,立法会去年通过改善建造业付款问题及减少工友被欠薪的法例,相信有助改变行业积弊,期望能在严峻的市况中避免业界因资金问题带来的纷争,减少对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以利齐心共谋发展。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通过了新的改善建造业付款问题条例,涵盖所有政府、指定法定及公共机构或企业所采购的建造工程、相关服务及材料及机械供应等合约。(资料图片)

以往工程业界曾有不少良莠不齐情况,或有理财不善者,引致出现资金纠纷,在现时业界的“先收款、后付款”操作下,如俗称“大判”的总承建商如有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往往令“二判”或“三判”承受不少财政压力,属供应链底层的工友则面对被“拖粮”或“有汗出无粮出”等苦况。当局需处理的问题有不少,包括当其中一方欲解决纠纷时会被拖延;承建商欠款未缴,但工人仍需继续工作;欠款或甚会拖延等到最终帐目结算;不时又会延迟核对中期付款;及在收取款项时遇到种种其他阻碍等。如此类情况持续,更会导致项目延误,最终或需由发展一方机构以至有关当局的介入解决。因此,必须缔建一个公平且良好的付款做法,令建造业得以健康及可持续地发展。

根据政府进行的工程业界调查显示,每年未付款额占公司总收入的5%至12%,而在过去十年间,情况未得到明显改善。事实上针对建造业付款困难问题,许多海外国家,如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爱尔兰等地的政府已透过一定程度的法例去保障建造业的付款流程,香港亦同样地有迫切性要透过定立法例去解决争议。

建造业议会早前联同发展局举办了多场向不同工程业界人士的简介会, 期望新的条例得以顺利实施。(图片来自建造业议会 Facebook)

因此,立法会去年底通过《建造业付款保障条例草案》,目的为改善建造业存在已久的付款问题,更好保障建造业各持份者如期收到款项,亦期望减少工人被拖欠薪金的情况。其实以往曾有分判商因担心收不到应得款项而提高工程报价,所以这新法例的推行或有助降低工程项目的采购成本。

新的《建造业付款保障条例》禁止将“先收款、后付款”等不公平的条款写进工程合约中,故相信可减少这类存在已久于业内“陋习”的出现。另外,虽然以往亦有承建商透过购买保险以保障自己的权益,但这亦无法完全消除被欠款的风险,且索偿过程耗费不少时间。

新法例的推出将提供了一个除了购买保险之外更为广泛的法律框架,法例一旦在今年八月正式实施,预料有助降低工程界处理这些问题的行政费用,促进公平合约制度,培养守法文化。新法例更设强制调解程序,提供具体的法律辅助及补救措施,相信能确立市场信心,让发展商与分判商等在有法可依的框架下合作,确保商业关系稳定性。

对于小型公司来说,新例有助他们更了解自己权益,建造商之间如出现纠纷,若工程合约有明确条款,而相关文件亦得以妥善保存,在发生争议时能有法可依去解决问题,小型公司亦可以透过参与仲裁去处理纠纷。总结来说,此法例不仅能够改善行业内的支付情况,亦能够协助中、小型公司在处理争议时更理解自身权益,长远为本港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公平的施工及营商环境。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