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磡海滨新地标|打通尖东 建50层商住大楼 近海打卡位明年开放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政府计划发展港铁红磡站及周边用地,并将附近海滨发展新地标,兴建游艇泊位及娱乐设施等。其中,发展局计划在海滨兴建50层的商住大楼,并计划在天台加入观景设施、空中步道等,并兴建低矮低密度综合娱乐商业设施,期望打造成新地标。另外近星光大道的尖东海滨,会建亲水板道,对出海面亦会提供200个游艇泊位,及浮台等水上休闲设施。工程预计2035年完成。

另外,前红磡铁路货运码头南端的临海用地,在长远工程开始前,会发展成临时休憩用地,目标明年第一季开放。

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以及在海滨发展新地标,兴建游艇泊位及娱乐设施等。(立法会文件截图)
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以及在海滨发展新地标,兴建游艇泊位及娱乐设施等。(夏家朗摄)
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以及在海滨发展新地标,兴建游艇泊位及娱乐设施等。(夏家朗摄)

倾向将整幅土地一次批出 预计总共建筑费用为100至200亿

发展局向立法会提交文件,提出发展港铁红磡站及周边用地,并将红磡及尖东海滨发展新地标,发展的土地面积约为14公倾,连同10公顷海面,合共24公顷。政府有意将整片土地一次过批出,预计总共建筑费用为100至200亿,由中标公司负责。

前国际邮件中心用地将兴建约50层高商住合两用大楼

在海滨一带,前国际邮件中心用地将会兴建一幢商住合两用大楼,高约230米,即约50层楼高,最高一层考虑提供空中步道、滑索,以及观景台等娱乐设施,让市民观赏维港。

定于高约230米考量是观赏烟花最理想高度

当局发言人指,选择230米这个高度,是因为考量到看烟花时景观,以及香港潮湿天气,称250米以下是较理想的观赏高度,“系咪话最高就最好?我哋又觉得唔系嘅”。至于这个50层楼高的大楼有多少是住宅,多少是商用,发言人表示,暂时未有详细分布。

前红磡铁路货运码头的临海用地,会发展为综合娱乐商业设施,采用低矮低密度建筑。(立法会文件截图)
在长远工程开展前,闲置的前码头用地会发展成临时休憩用地,目标明年第一季开放。(立法会文件截图)
在长远工程开展前,闲置的前码头用地会发展成临时休憩用地,目标明年第一季开放。(夏家朗摄)

至于前红磡铁路货运码头的临海用地,会发展为综合娱乐商业设施,采用低矮低密度建筑。当局初步构想于设施的顶层设置户外露天餐厅及公共空间,用地的最南端将发展成为打卡和活动广场,预计会成为欣赏维港烟花的景点。另外,部分临海用地则留作住宅发展,预计会有数幢高90至105米的大厦,共可提供1,300个私人住宅单位。

在长远工程开展前,闲置的前码头用地会发展成临时休憩用地,目标明年第一季开放,工程费用由政府负责,预计需几千万元。

当局计划在红磡绕道的临海路段底下设180米长的亲水行人板道,连接红磡和尖东的海滨长廊。(夏家朗摄)
当局计划在红磡绕道的临海路段底下设180米长的亲水行人板道,连接红磡和尖东的海滨长廊。(夏家朗摄)
当局计划在红磡绕道的临海路段底下设180米长的亲水行人板道,连接红磡和尖东的海滨长廊。(夏家朗摄)

红磡绕道临海路段底下设180米长亲水行人板道

至于尖东海滨,当局计划在红磡绕道的临海路段底下设180米长的亲水行人板道,连接红磡海滨长廊,以及临海用地的综合娱乐商业设施。当局发言人形容,拟议板道比现时的东岸板道更接近海面;预计需要进行填海工程。

行人板道对出提供200个游艇泊位

行人板道对出的海面,则会提供200个游艇泊位,及浮台等水上休闲设施,游艇泊位由会所营运。当局指,维港范围内设世界级游艇停泊设施,配合岸上零售、餐饮及娱乐设施,可以吸引高消费旅客到访。

项目预计2035年完成 下周二起咨询公众

当局预计,海滨一带项目预计会于2035年完成。下周二起,当局会展开两个月公众咨询,并争取2026年下半年展开法定程序。

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以及在海滨发展新地标,兴建游艇泊位及娱乐设施等。(立法会文件截图)
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以及在海滨发展新地标,兴建游艇泊位及娱乐设施等。(立法会文件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