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磡站周边变天 红隧九龙入口旁建附商场大楼 过海巴士站变有盖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政府在过去两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研究发展港铁红磡站及周边用地,并将附近海滨发展新地标,兴建游艇泊位及娱乐设施等。其中,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包括将现有的红隧过海巴士站、红磡站公共运输交汇处等改建成有盖设施,预计2037年前完工。同时,当局计划兴建行人设施,连接红磡站、红馆及红磡海滨。发展局发言人表示,有关改动不会影响该区交通、铁路运作以及红馆运作。

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包括将现有的红隧过海巴士站、红磡站公共运输交汇处等改建成有盖设施,预计2037年前完工。(立法会文件截图)
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包括将现有的红隧过海巴士站、红磡站公共运输交汇处等改建成有盖设施,预计2037年前完工。(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包括将现有的红隧过海巴士站、红磡站公共运输交汇处等改建成有盖设施,预计2037年前完工。(资料图片/黄浩谦摄)

现时港铁红磡站周边设有各种公共交通运输设施,包括露天公共运输交汇处、红隧过海巴士转乘站、旅游巴泊位、的士站等,不过未直接连接红磡站。

新建大楼不迟于2037年落成 有盖通道连接港铁红磡站

发展局计划,于前红隧收费广场的南行巴士站位置上构建平台及上盖大楼,不迟于2037年落成,大楼平台将容纳以上交通设施,同时以有盖通道的形式连接港铁红磡站;上盖大楼则会作为购物商场。

过海南行巴士站位置不变 增冷气候车室

发展局在文件中指,现有的过海南行巴士站,位置不变,但因之上建了平台,不会再露天,乘客不再需要日晒雨淋。另外,当局同时建议在转乘范围设置具空调的候车室。

红磡站旁露天交汇处及的士站日后迁入大楼

至于过海巴士站上一层的平台,将会成为公共运输交汇处,取代现时位于港铁红磡站旁的露天交汇处,而的士站同样会迁至该处。当局指,露天公共运输交汇处迁至拟议大楼后,可腾出部分空间在红磡站北面及东面加入绿化公众休憩空间,发展成车站广场。

腾出部分空间在红磡站北面及东面加入绿化休憩空间

发展局发言人提到工程不会对交通情况造成影响。不过,发言人同时表示,工程无可避免会改动现有巴士站的位置一至两次,但强调位置改动轻微,“可能褪出少少,等我哋有位打装”、“唔会话突然之间唔知去咗边到搭车”。

红磡站多层停车场将作翻新。(资料图片/王译扬摄)

拟议大楼旁同时计划兴建两幢酒店混合写字楼的大厦,预计合共提供约48,300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发言人表示,考虑到噪音及空气质素问题,认为该处较不适合建住宅,因此作上述建议。至于旁边的多层停车场,当局发言人指,考虑到该区对车位有极大需求,因此不会有改动,只会作翻新。

当局建议在红磡站增设两条有盖行人天桥,其中一条会将红磡车站大堂与红馆范围连接。(夏家朗摄)
当局建议在红磡站增设两条有盖行人天桥,其中一条会将红磡车站大堂与红馆范围连接。(夏家朗摄)
当局计划改善红磡站一带现有行人连接,计划将现时红磡站旁近理工大学的有盖行人通道翻新。(资料图片/林远航摄)

另外,当局计划改善红磡站一带现有行人连接,计划将现时红磡站旁近理工大学的有盖行人通道翻新,引入天窗设计,又建议加阔及翻新现有两条分别连接红磡站至尖东及理工大学的行人天桥,并且进行绿化。

红磡站增两条有盖行人天桥 未来步行十多分钟可直达红磡海滨

同时,当局建议在红磡站增设两条有盖行人天桥,其中一条会将红磡车站大堂与红馆范围连接,另一条则连接红磡站、红馆以东区域及海滨,即未来从红磡站步行十多分钟,便可直达海滨新地标。

上述行人连接改善工程预计会于2035年前完工,发言人称,工程不会影响未来在红馆的演出,又强调连同新增的休憩空间,计划可释放红磡站附近的发展潜力,同时惠及红馆,为一带来更多人流。

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以及在海滨发展新地标,兴建游艇泊位及娱乐设施等。(立法会文件截图)
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以及在海滨发展新地标,兴建游艇泊位及娱乐设施等。(立法会文件截图)
发展局计划改建红磡站及红馆一带,以及在海滨发展新地标,兴建游艇泊位及娱乐设施等。(立法会文件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