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商业新闻奖|香港01赢四奖 假学历、杜拜王子、码头悲歌夺金
第九届恒生大学商业新闻奖,周四(4月10日)举行颁奖礼。《香港01》夺得三金一银,共四个大奖。
其中侦查组的〈假学历、高才通签证黑中介调查〉,夺得“最佳商业新闻系列报道奖(影像及声音组)”金奖,〈杜拜王子调查报道〉夺得“最佳商业新闻报道奖 (文字组)”金奖;财经组的〈码头悲歌 香港货柜码头如何“荒漠化”?如何重生?〉,夺得“最佳商业产新闻报道奖 (影像及声音组)”金奖,〈星州家办〉夺在“最佳经济及金融政策新闻报道奖(文字组)”银奖。
本届商业新闻奖共设九大范畴、超过30个奖项,涵盖商业及金融新闻等各个领域,收到超过600份参赛作品。
64位来自不同界别的专业评审,就参赛作品的新闻价值、影响力、原创性、独家性、报道质素、报道及写作技巧、分析能力及视觉表达等多方面评审准则,选出得奖报道。
《香港01》夺得四个大奖,其他得奖的传媒包括集志社、胡说楼市、无线新闻、有线新闻、now财经台、明报等。
最佳商业新闻系列报道奖(影像及声音组)金奖
假学历、高才通签证造假 黑中介调查
记者:李颖霖、劳显亮
摄影:王海图、何颕贤、林幸泉、杨凯力、周智坚、马楚烽、刘棹衡
剪接:谭耀安
2024年5月香港大学发现多名内地学生以假学历报读,因此大规模彻查过往学历的文件。《香港01》记者随即在香港和内地调查,揭发“黑中介”如何透过造假学历、签证文件、税单等方式,瞒骗香港的大学及入境处,揭露整个产业链如何运作。报道首次揭发,大量黑中介在香港和内地均注册公司,负责人亦透过不同的人才签证来港。
报道刊出后震撼香港和内地,港府官员随即回应指会加强检查,如加设学历第三方认证要求,追查中介提交的文件,与内地执法部门合作等;被香港通缉的内地学生,亦相继被公安约谈,调查造假经过。
记者李颖霖表示,在香港及广州的中介公司放蛇时,中介明目张胆地解说各种造假方式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她当时亦感震惊,更荒谬的是,比起被揭造假,中介更怕的被同行抄桥。
李颖霖指,行使假文件入学或取得签证,都是刑事罪行,亦涉社会资源的运用,关乎重大公众利益,但无论是大学抑或政府部门,至今都无公布造假个案的总数,难以看清事件全貌,或断言现行政策有无漏洞。虽然报道在社会中引起回响,但可惜的是,现时只有部份造假的学生被捕、被定罪,涉事中介至今仍未被绳之于法,甚至有公司在内地改名后,再度拍片招揽生意,希望政府可以想出方法加强打撃造假行为。
记者劳显亮说,报道之时特意翻查香港和内地执法、判决纪录,发现内地其实一早发现留学和移民中介造假文件,部份是针对香港的,证明内地司法部门一早知情,却全部都是民事案件,无刑事执法机构介入。他希望报道能让中港两地民众知道有制度漏洞。
奖项评审、明报总编辑刘颂阳指,记者以放蛇方式采访,详细拍下黑中介的游说和造假过程,以及其后以记者身份询问涉事中介,报道完整并甚具说服力。
最佳商业新闻报道奖 (文字组)金奖
杜拜王子调查报道
记者:劳显亮
阿联酋杜拜统治家族成员Sheikh Ali Rashed Ali Saeed Al Maktoum(简称“阿里王子”)计划来港开设家族办公室,原订3月28日举行启动礼,但举行前一日急煞停。《香港01》根据人脸识别网站技术发现,王子曾是出道唱作歌手,名为Alira,曾接受访问时表示,虽然身为阿拉伯人,但热爱唱菲律宾语的歌曲。
记者于2024年4月在阿里王子上环的办公室发现,他的画像已被撤走。该办公室亦位于何鸿燊家族相关公司之内。
阿里王子家族办公室的两名高层,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程章和、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麦懿睿,亦曾经改名,二人均担任多间本港注册公司董事。其中程章和曾经营多款虚拟货币、区块链、NFT,公司曾遭美国证监会警告;麦懿睿代表内地公司中唐空铁,建议在东九龙建设“空铁”,不过该公司牵涉多宗案件,列入最高人民法院公示的失信公司,旗下子公司被冻结股权。
记者劳显亮表示,报道的源起是当时政府、一些大学、财经外媒、内地驻港通讯社都高度吹捧该名“杜拜王子”,令他好奇王子的背景,但发现除了当时近期的香港报道外,其他资料全部欠奉,于是用人面识别工具,才发现他做过歌手;记者继而查核与他一同出现的两个人,揭发二人涉加密货币平台、内地失信公司等多项争议。
劳显亮回忆做资料搜集和撰写新闻时,发现不少报道是直接复制公关及消息人士发出的新闻稿,令他感震惊,部份明明是单方面“喂料”、“放风”,却写成是独家报道;新闻稿写出席杜拜加密货币峰会时地位显赫、3,000人出席阵容鼎盛,有报道完全搬字过纸,无查核直播错漏百出、现场只有数十人参与、空凳比人多得多、主办机构背景等。他说记者不是录音机,录音机已被AI取代,但会做调查的记者不会。
奖项评审、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企业事务总监(业务营运)戴家珮指,这篇调查报道从多角度剖析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克服地域限制以核实真相。记者除了进行公司查册、采访相关人士及亲身到访相关地点外,亦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作为核实方法,展示了新颖的叙事技巧。该报道触发社会对家族办公室的一连串讨论及关注,包括其幕后运作模式与对香港经济的贡献。基于其独家性与社会影响力,此报道在所有参赛作品中获得最高评分。
最佳商业新闻报道奖 (影像及声音组)金奖
码头悲歌 香港货柜码头如何“荒漠化”?如何重生?
采访:郑文玥、黄文琪、刘兆仪、劳显亮
制作:劳显亮
摄影:周智坚、王海图、何颕贤
剪接:谭耀安、林幸泉
香港葵青货柜码头,昔日是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但就在2023年的其中一个排名就跌出十大,排第11。《香港01》以影片形式,引用大量数据、卫星影像、行内人士分析等,深入浅出解释香港货柜码头如何“荒漠化”。
葵青货柜码头两幅用地近乎被“丢空”,过去十年间,港口货物吞吐量更大泻四成,少了一亿吨货物。
影片单在YouTube已有逾50万次观看,在香港01网站亦有约30万浏览量。报道发布后,引起市民和官员的重视,运输及物流局撰写2000字长文回应,承认已有的问题,并解释将会多方面出招,稳住香港码头和航运枢纽的地位。
记者黄文琪指,以前一直以为新闻必须要“新”,要有些“大发现”才能追踪报道。她回想起初入行,总是充满干劲,因为觉得所有事物都好“新鲜”,随著时间推移,很多故仔在她眼中都变得不再新,“之前做过”、“行家报过”⋯⋯发觉自己开始“滑牙”,但经过今次货柜码头的专题,发现其实可以透过不同的呈现方式或表达手法,将原本尚未解决的问题再次曝光,从而引起大众关注,原来新闻不一定要新,但看待新闻的眼光就要“keep 住新”。
郑文玥感谢评委对报道的认可,她相信这也是命运的暗示,码头是渡口,自渡渡人,自觉觉他。所以要继续努力,去发声、改变。
刘兆仪指能够获得商业新闻奖,对于追求真相的新闻工作者无疑是种激励,特别是在当前资讯碎片化的时代,深度商业新闻更需锚定事实。她指重返母校领奖,对她来说意义非凡。衷心感谢恒生大学传播学院的栽培,以及公司编辑团队的支持。
此报道获得影像组别奖项,负责统筹影片制作和采访的劳显亮说,最大挑战是要将复杂的议题用影片形式、深入浅出解说,新闻采访时从构思和策划时已要考虑如何将新闻以文字、相片、图表、影片和社交媒体等不同方式介呈现,才能满足读者和观众对媒体愈来愈高的要求。
奖项评审、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管(对外事务)何富豪指,此作品透过引人入胜的缩时航拍片段,重新定义了复杂议题的报道方式。旁述为报道提供了背景脉络和深度,使其不仅提供资讯,更能就关乎当前香港经济的议题启发思考。他恭喜制作团队付出巨大努力,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水平。
最佳经济及金融政策新闻报道奖(文字组)银奖
星洲家办越洋采访 业界变阵吸高质客 “中国+1”下更显优势
记者:顾慧宇
近年受到中美贸易战及地缘政治风险升温等因素,港府有意透过提升与东盟及中东的连接来扩大朋友圈,减低相关影响,包括吸引当地富裕家族,来港设立家族办公室(“家办”)。而事实上,这两个市场是区内金融业发现动力所在。新加坡作为东盟中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与其他东盟国家除了地理位置接近外,还有著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在吸引这些国家家办及资金有著似乎先天优势。
不过,去年新加坡爆出历来最大规模洗黑钱案,当地金管局据报加强审查外国资金,又提高家办税收豁免门栏,一时间被外界冠上“金融洁癖”之名,更传有家办回流香港。
《香港01》记者走访新加坡,采访新加坡金管局、当地家办业内人士、私人银行,以至学者,探索当地当地凑客之道、家办业务发展现况及优劣势。
高级记者顾慧宇表示,感谢公司及采访主任给予这个机会及资源,去做这个专题报道。家办是近年政府希望“力谷”的行业,而香港的优势确实存在,但对于一直以来被视为竞争对手的新加坡,当地家办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太多香港人会了解。外电报道就曾称,新加坡自洗黑钱事件以来提高家办审批门栏,令不少资金由新加坡转移前来香港,但实情就未见有深入探讨。故此,会希望透过这篇报道,揭开当地家办的“面纱”,所谓“知已知彼,百战百胜”,透过了解当地情况,也希望能够作为香港的一个借鉴。
奖项评审、亚洲家族办公室基金会联席会长黄敏硕指,报道内容详尽,会从亚洲区域性角度出发,与一般报道集中于中港市场,和把新加坡作对标比较不同,同时分别透过两位私行及联合家办资深业内人士的意见,具体知悉当地市场实际运作。
政府新闻处处长廖李可期担任颁奖嘉宾,她提及近日中美关税战,是美国霸凌行径,特区政府坚决反对,她又指在此情况下,新闻从业员可担当重要角色,提供最新及最准确的资讯。
恒生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郑慕智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世界规则,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业的新闻“守门人”,为大众提供真实、可靠、深入的报道。他期待每一位新闻从业员能够继续秉持专业精神,为社会带来更多兼具商业洞察与社会关怀的佳作。
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教授表示,世界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新闻从业员以多元批判的视角剖析经济脉搏,以严谨态度诠释商业现象,不仅有助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更搭建了社会理性对话的桥梁。他期待新闻界持续发挥“第四权”的力量,以专业笔触记录时代发展,推动社会创新
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曹虹教授表示,香港恒生大学商业新闻奖今年已经踏入第九届,今届参赛作品突破600份,连续三年刷新纪录,不但反映业界对专业商业新闻奖项的认可,更体现香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经济议题的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