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为视察主教山配水库古咨会委员考牌 苏彰德:尊重民间意见
有逾百年历史、见证九龙水务发展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库险遭拆卸,学者、民间保育组织等连番砲轰水务署以及古迹办官僚“hea住做”,对古迹保育不甚了了,一次又一次令珍稀的历史建筑沦为瓦砾。古物咨询委员会主席苏彰德在主教山配水库争议声中续任,他坦言水务署古迹办沟通出现问题,直言事件“不理想”、很“论尽”,以“water tank(水缸)”形容配水库亦不当,有必要检讨和改善,但乐见民间意见“百花齐放”,为当局及古咨会带来“正面压力”,发展局和特首林郑月娥亦迅速回应民意。
外界连番批评古迹办和古咨会等闭门造车,漠视民间诉求和声音,亦对改革的要求充耳不闻,苏彰德反指古迹办做事专业、认真,古咨会亦会在每次评审历史建筑物前实地视察,并尊重公众意见,“我哋一定要睇哂所有意见”,以秉持“程序公义”。
对于改革,他则持开放态度,认为古咨会即将就1950年代的战后建筑物评级,现有评级标准、专家小组或不足以应付,当古迹办完成研究工作后,相信有检讨的空间。
政府去年12月31日公布再度委任苏彰德为古咨会主席,当时正值主教山配水库险风波争议声音不断,不少矛头指向古迹办做事马虎,亦有声音直指古迹办,仅按水务署提供的资料“靠估”下决定,未有实地视察惹祸,而实施近50年的评级制度落后,“歧视”水缸等构筑物,惟古咨会坚拒重新审视,才一而再推倒这些具备历史价值的城市宝藏。
延伸阅读:古迹办拒聘保育专才 专家小组瞎子摸象 学者促与古咨会合并升格
苏彰德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将主教山配水库称为“水缸”是用词上的不当,令古迹办误会配水库毋须评级,形容是沟通出现问题,过程“有啲论尽”,直言是“不理想”。他提到古咨会2017年仅表示不为港大一个类似铁皮屋的水缸评级,与主教山配水库是“完全两码子的事”,若水务署以合适用词“service reservoir(配水库)”形容主教山,并提供足够文件,包括照片、影片,甚至是以“直播”方式展示,结论可能会不一样。他坦言事件可以改善,发展局常任秘书长正检视事件,以及部门间沟通,以防类似误会再次发生。
▼深水埗主教山罗马式建筑蓄水池曝光▼
古咨会将于3月11日举行会议,将探讨主教配水库,古迹办正对主教山以及另外4个配水库展开研究。苏彰德表示,为求减低沟通误会,以及更深入理解配水库,逾3分2委员将考取密闭空间牌照,深入位处地底的配水库实地视察,他强调上届委员会在他带领下,亦会在每次评级前走进相关建筑物,摆脱古咨会以往处于被动、被古迹办等其他部门“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而是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
对于外界批评负责古迹保育的部门在研究历史建筑物时闭门造车,对民间甚至是学者的意见充耳不闻,才令一幢又一幢历史建筑物没被保存下来,苏彰德为古迹办护航,多次大赞古迹办“做事好认真、真系好专业”,认为古迹办每日处理的评级、考古工作过千个,多年来一直默默耕耘,而在主教山配水库一事上,古迹办以至水务署并无摧毁、卖地发展的意图,工程纯粹为避免对公众造成危险,当局发现沟通失误后,亦已迅速回应并停工。
延伸阅读:专访|续掌古咨会 苏彰德望研究战后建筑 涉屋邨业权分散难度增
苏又强调,古迹办、其辖下的历史建筑评审小组,以及古咨会均由不同专家组成,包括规划师、建筑师、测量师等,按建筑、历史及社会、群体价值,以及原真性和罕有程度6大点评分,形容整个制度“好科学”。
苏又指,在制订拟议评级后,有一个月公众咨询,任何公众人士和专家也能就评级发表意见,强在下一次会议确定评级前,古咨会定必阅读所有来信,甚至在会上提出,“我哋一定要睇哂所有意见、考虑哂所有意见,因为呢个系程序公义,我哋一定要做!”
▼新世界发展决定保育前皇都戏院▼
湾仔同德大押逃不过清拆的宿命,北角皇都戏院亦只是绝地逢生,学者和民间组织多年来不满建筑保育的部门一成不变,拒绝与时并进改革沿用近50年的评级标准,令一幢又一幢见证本港发展的建筑物沦为碎片,苏彰德指,发展局在2014曾邀请古咨会检视,研究有否需要改变评级制度,与多名持份者会面后决定维持1976年订立的评级制度,认为要用“同一把尺”量度战前、战后的建筑物,但他坦言并非为改革“落闸”,若未来5年能完成战前建筑物的评级,或是适当时间再作检讨,审视与战前完全不同的战后建筑物,古咨会的历史建筑评审小组和古咨会的委任制度亦能一并检讨。
▼法定古迹景贤里一度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