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办拒聘保育专才 专家小组瞎子摸象 学者促与古咨会合并升格

撰文: 林颖娴
出版:更新:

深水埗主教山蓄水池险被清拆,再次揭露古迹办与其他政府部门的沟通失误,架构以及评级制度亦现问题,有曾任古咨会委员的学者直指,古迹办以及古咨会欠缺建筑保育的专家,多年来如同“瞎子摸象”,多次评级结果惹起外界争议,认为当局有必要检讨整个制度,评级制度近50年来未曾修订,严重歧视战后建筑物及基建设施,而古咨会仅属咨询机构,缺乏权力却遭受到政府及民间施压,举步为艰。
多次参与保育运动的民间保育组织亦表示,古迹办固步自封、拒听民意,甚至在今次次主教山事件中“企图以操控手段欺骗公众(manipulating to deceive)”,直斥古迹办极度迂腐,公众无法翻查古迹办就历史建筑评级的“分纸”,只能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难以监察当局,令相关部门能为所欲为。
他们均希望古迹办能改革,除了增加透明度、开放让社会参与外,亦应扩古迹办专家小组,一改古咨会被动、“被牵着鼻子走”的角色,加强与古迹办等的合作,并将古迹办升格为署级部门,增加权力和资源,才能令保育之路更为顺畅。

陈智远形容古迹办“少做少错,酿成大错”,及后更诬陷古咨会已确认其决定,直斥古迹办“企图以操控手段欺骗公众(manipulating to deceive)”。(罗君豪摄)

主教山配水库去年底险遭清拆,民间高手不消半日,便完成对配水库的研究,社交网站“洗版式”出现大量分文章,及后一日古迹办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才坦承该部门敏感度不足导致今次事件,未来将会就主教山以及另外4个配水库进行研究。

▼深水埗主教山罗马式建筑蓄水池曝光▼

曾任食卫局政助的“活现香港”创办人陈智远直言,事件不单纯是沟通失误,一般人看到1904年的建筑物亦会多走一步进行研究,惟负责古迹的部门却懒理,事件爆出至今逾一个月,当局仍未明确交代失误原因,以及部门间沟通的细节,更欲将古咨会“摆上台”,陈智远形容当局“少做少错,酿成大错”,及后更诬陷古咨会已确认其决定,直斥古迹办“企图以操控手段欺骗公众(manipulating to deceive)”。

延伸阅读:专访|为视察主教山配水库古咨会委员考牌 苏彰德:尊重民间意见

李浩然指,古迹办内缺乏建筑保育专家,“佢地就基本上系冇技术人才,即系建筑师、测量师、规划师、工程师”。(高仲明摄)

曾任古咨会委员的香港大学建筑保育副教授李浩然指,古迹办内缺乏建筑保育专家,部门主要聘请馆长(curator),即使部分港大建筑保育学部毕业生考入古迹办,惟不消数年便被调任,古迹办人才不足已是长久以来的问题,“佢地就基本上系冇技术人才,即系建筑师、测量师、规划师、工程师”。他提到古迹办在2008年曾设立技术团队,聘用建筑师、测量师等人才,惟团队5年后解散,及后重设无期。

+2

除了古迹办人才不足,连部门在2005年成立的历史建筑评审小组亦为人诟病。此专家小组中历史学家、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规划师学会和香港工程师学会的会员,以及古迹办执行秘书,合共5人组成,古迹办网站未有列明成员身份,亦无政府文件列明他们的身份,李浩然形容,小组成员“好似好神秘,要问先知道系边个”,他续指这些“专家”仅与建筑保育“有啲关系”,“即系冇专业保育呢方面既,咁系唔得”,直言评审小组如同“瞎子摸象”,有必要检讨整个制度,加入专业保育人士,他进一步建议把专家小组与古咨会合并,增加古咨会的权力,让古咨会亦能参与研究工作。

延伸阅读:专访|续掌古咨会 苏彰德望研究战后建筑 涉屋邨业权分散难度增

+2

专家小组2016年评审北角皇都戏院时爆出多个金句,包括“假若汉墓值5分,清代(建筑)最多4分,咁皇都几多分?”、“集体回忆系‘集’边个嘅‘体’”? 邓丽君我个仔已经唔识啦”,更承认没有翻阅古迹办以及民间组织提交的资料,惹起外界哗然。有份参与皇都戏院保育运动的陈智远直斥,当局以独立为由,拒绝公开评审分数,“好难有机会知道专家谂咩”,直言专家小组以至古迹办均不尊重民间意见,他质疑当局过去十数年沿用同一群专家,认为当局有必要扩大专家小组的人数,并广纳不同背景的专家,增加专业和认受性。

本港现时唯一提供建筑文物保护硕士课程的港大建筑文物保护课程学部今年将被“杀部”,学部主任李浩然直言校方事前毫无咨询,批评学院“黑箱作业”,亦担心本港保育专才愈来愈少,令保育之路更趋暗淡,他自嘲其学科“乞米”,在香港难有发展空间,因此亦不建议相关学士毕业生升读硕士,有碍前途。现正在学部任教的香港建筑文物保护师学会内务副会长张家荣亦指,每年约30个毕业生中,只有3至4人能挤身古迹办,而每次学会为历史建筑物撰写报告及提出意见,均毫无回音,认为当局根本不重视保育以及相关专才,遑论委任他们为专家或相关委员。

李浩然建议政府,将古迹办升格为署级部门,与发展局内其他部门看齐,增拨资源并聘用更多人才,才能为本港的建筑保育带来曙光。他表示,本港正走上正轨,把古迹办从康文署调至发展局,直属文物专员办事处,认为此举有利与其他建设相关部门沟通,认为能令日后的沟通工作更为畅顺,及后便能思考进一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