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惯吃早餐 TSA成绩较好 相当于多读1.5年书

撰文: 何敬淘
出版:更新:

中文大学发表研究,发现食早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重大影响,恒常食早餐的学生比不食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比较优秀。与同龄学生比较,食早餐的学生在全港性系统评估(TSA)上提升了30至50分(学生平均考得500分),以统计学推算,相等于多读了1.5年书的效果。
学者又指,吃早餐较补习对提升学业效能更好,坦言与其补习,不如食早餐,但研究反映,学生随着成长,维持食早餐习惯的人数减少。

学生每日吃早餐,对学业成绩有重大影响。(资料图片)

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数据研究中心早前就学童食早餐的效果进行研究,以问卷方式访问了1.5万名中、小学生及1.2万名家长,附以2015年全港性系统评估(TSA)作分析,发现食早餐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有重大影响,有食早餐的同学学业表现较佳。

每日食早餐 成绩领先1.5年 

中大卓敏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侯杰泰笑言,“可能拆咗个图书馆换做饭堂供应早餐有更大益处。”侯杰泰指,研究以2015年TSA为本,综合香港学生在小三、小六及中三的表现,他们在评估上平均为500分,得分最高的一批学生可取800分。而每天食早餐的学生在测验上,中、英、数三科成绩分别高出约30至50分,侯杰泰认为此效能相当于多读1.5年书。侯又指,食早餐对提升学业的效能有0.5分,补习则有0.2分,认为家长安排子女去补习,不如让他们食早餐。

侯杰泰(中)日前公布学生食早餐与TSA成绩的研究,运用了官方资料。(资料图片)

日渐成长 食早餐人数减

食早餐的学生,可能有利学业成绩,不过每天食早餐的学生比例随着年级而减少,由小三有76%人每天食早餐,跌至小六的60%,至中三更跌至41%。有儿科医生建议政府要制定学生的早餐政策。

食甚么好?

研究又发现,同时在早餐食烘焙食品(如面包)和高蛋白质食物的学生,在学业表现上最佳,相反在早餐进食加工肉类、方便食品或汽水的学生,成绩表现较差。

儿科医生、香港儿科基金董事会秘书长王晓莉表现示,儿童脑部的葡萄糖代谢率较成年人高2倍,脑血流量是成年人的1.8倍,所以如果不食早餐,经过一夜睡眠,儿童体内的糖分已经耗尽,需要补充营养,才可以支持脑部正常运作,所以早餐对学生在吸收知识和提升记忆力都有重要帮助。

王晓莉建议,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面包、牛奶、麦皮等食物做早餐,她指份量不需要太多,约200卡路里就足够,即一片面包、一只鸡蛋加一杯牛奶,或者一碗麦皮、一杯牛奶及一份水果

若想学业更标青,每日吃有营养的早餐,可能较补习更好。(资料图片)

为何不食早餐?

香港儿科基金董事会主席陈作耘医生认为,现时学生本身睡眠不足,家长不了解早餐的重要,宁愿仔女多睡一点而牺牲早餐,至于青少年不食早餐或是与想瘦身有关,但陈作耘提醒,不食早餐会令人运动意欲降低,变相更容易变肥。

陈作耘认为政府需要制订相应的政策,鼓励学生培养食早餐的习惯。王晓莉认为,如果学校能推迟上学时间,可以令学生睡得更多,亦有更大诱因去每天食早餐,但王指这牵涉校政和教育政策,需要社会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