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到】新春拜年做个醒目长辈 避雷小锦囊

撰文: 何敬淘
出版:更新:

猴年到,“新正头”少不免要拜年和疏远了的亲友团聚,不过许多年青人一想起要被姨妈姑姐询问近况就“初四咁嘅样”。想避免冲突和尴尬?《香港01》记者找来女青家庭健康促进中心督导主任伍伟湛,为各位长辈带来“避雷”锦囊,他认为长辈开话题前可多加留意,让大家拜年期间和和气气享受佳节。

专家:4大地雷 小心开口

1. 感情题:“几时拍拖?”、“几时带男/女朋友见面?”

“每逢佳节被迫婚?”长辈要为意,感情问题较敏感,尤其是久违了的后辈随时近期恋情告急,为免后辈在一众长辈前自揭疮疤,带来不必要的伤感,还是少问为妙。不过无论长辈是忧心还是“关心”,但正所谓“情若真不必相见恨晚”,还是识趣点比较好。倘若真的要问,请选在单独场合或私下关心。

2. 比较题:“你睇下边个几叻?”、“你睇下边个揾几多钱?”

长辈或希望晚辈以某君为学习对象。不过没人喜欢自己被比下去,而被“榜样”也会因无故被提及成绩、薪酬而感尴尬。想新春期间多添和气,无谓追问晚辈的成绩和薪金,更应避免互相比较。

3. 政治题:“支持蓝丝定黄丝?”、“赞成抑或反对立法会拉布?”

新闻时事可以是热话,也许相对较易打开亲戚之间的话匣子。请留意,拜年活动并非政治演讲大会,也不是辩论比赛,若察觉大家政治立场有别,还是“一团和气”避免触及有关话题比较好。

4. 情景题:遇上无家教港孩怎么办?

拜年期间,长辈或会遇上小朋友一些不妥当的行为,例如后辈不愿叫人、派利是也不愿收、只顾玩手机等等,教长辈心中无名火起。不过在众人面前训斥小朋友,随时有反效果,甚至引来对方父母不满。有意见,不妨私下向对方父母反映,低调处理为妙。

一年只见一、两次,别期望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对方。反而应珍惜大家相处的时间,欣赏晚辈来探访的心意。
女青家庭健康促进中心督导主任 伍伟湛

其他问题:如何避免拜年祸从口出?

新春期间,除了不吉利的说话外,还有许多事乃“崩口人忌崩口碗”,难以一一尽录。想避免祸从口出?伍伟湛认为拜年期间,长辈打开话题前,可以先“三思”一下:

1. 现场是否恰当场合?有时候有些话题,例如感情、学业等问题,后辈未必不想谈;但拜年场合人多口杂,后辈未必想其他亲友得悉,故不宜在众人前询问,以免对方感觉冒犯、不被尊重。

2. 与对方的关系是否密切?双方的关系若为紧密,当然可以无所不谈。不过如果是较疏远的,例如一年不过见一、两次者,就无谓问得太仔细,可问问身体状况和近期生活情、嗜好,别期望晚辈会跟你交代心事。

3. 你是否掌握时代脉搏?不同年纪的人有不同的口味,各人喜恶不一,无需要刻意评价,免伤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