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展无情翻新 沙角邨冬菇亭三年后消失 建筑师:屋邨风物情难再
本港多个早期大型公共屋邨在七、八十年代相继落成,简陋设计、长走廊,都是旧屋邨的标记,而邨内外形独特的“冬菇亭”亦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前身是领汇的领展接管多个屋邨商业设施后,屋邨商场及停车场相继拆售,小商户在发展巨轮辗压下陆续消失,担任时代更替的“催化剂”,近年翻新辖下多个冬菇亭。有沙田沙角邨档主透露,领展已决定三年后终止租约大翻新,势必赶走一众扎根几十年的熟食档。
香港建筑师学会副会长卫翠芷形容,冬菇亭是“屋企的延伸”,为居民提供价廉物美的食物,感叹翻新后的冬菇亭,掏尽“街坊食堂”的精神面貌,将风土人情戛然写下终章。
摄影︰林振东、潘思颖
已停刊的《华侨日报》在1978年6月26日其中一角的报道,就描写了沙角邨面貌,“沙角邨的地盘是由填海而来,占地约26英亩……除住宅楼宇外,屋邨附属设备包括12个熟食档位。”当中的熟食档,就是冬菇亭,沙角邨则是继沥源邨、禾𪨶邨之后,沙田区内第3个建成的公共屋邨。租用了3个档位的东主刘先生,当年亦成为“开荒牛”进驻邨内的冬菇亭,并以“刘万利”命名。
当时30岁的刘生与太太已育有一女,没有年轻人的置业梦,反而跃跃欲试创业滋味,“趁年轻做什么都可以,只是抱尝试心态,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他们将8年积蓄押在冬菇亭上,店舖名字取自刘老太在大围积信街的粮油舖,“万利、万利,一本万利嘛!我猜她也是这样想,图个好意头。”
领展接管大幅加租
刘先生指,在领展接手后租金亦以倍数的增幅计算,由房委会最早期月租6,000元,到后来与领展签的合约,每次加幅约三成,累积至今整体租金已升超过1.5倍,合共每月需付约15万的租金,连同日常开支每月开销已达70、80万。他表示,因冬菇亭的舖位可将桌椅放置在外,占据相对较多的空间,故薄利多销下仍可维持收入。
然而,领展近年推行的冬菇亭翻新计划,列明一亭只得一间店,更要求商户将大部分桌椅放回亭内。领展于2009年斥资300万在黄大仙冬菇亭完成首个活化工程,活化后的冬菇亭也是由旧有商户经营,不过“一亭四档”的模式就“无得留低”, 改为一亭一厨房继续营业。
距离沙角邨约20分钟车程的新田围邨,位于半山之上,邨内2个冬菇亭早已荒废十多年。“淘宝茶餐厅”的老板娘庄太,半年前决定以4万多元,承租其中一个冬菇亭,但领展表明不会负责翻新工程,于是她斥资200万元翻新,以前在街市做烧腊档的她深明屋邨偏远,甚少外来食客,只能做街坊生意,定价也不能太高,“初时生意不太理想,每月都蚀4、5万元。”
两个时代 两套管理
全港数十个冬菇亭陆续翻新,刘万利东主刘先生认为效果未必好,“如果做得太新、价钱卖得太贵,不如去正宗餐厅。”今年6月,沙角邨冬菇亭的一众商户收到领展通知,指明年2月该店合约到期后便不获续约,于是刘生代表熟食档向领展表达反对意见,经多番磋商后,领展代表终答应会再续多一次最多3年的合约,惟约满后就须收回店舖进行翻新。
刘先生批评领展无良:“社会责任?当然没有!很简单,假如当年沙士,领展会不会带头为商户减租冻租?”他说,2003年正值沙士,生意陷入低谷,当年至少亏蚀80多万元,但房署愿意回应小商户诉求,答应冻结租金一年以及略为减租,撑过最艰困日子。
数年间冬菇亭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为屯门三圣邨的冬菇亭对比图。(受访者提供)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