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过度规划 陈茂波:“香港只有唔够地 没有太多地”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政府日前公布《香港2030+》规划咨询报告,指本港长远的新增土地总需求达4,800公顷,扣除已落实的发展项目仍欠约1,200公顷。不过,有团体批评政府过去发表的报告按未来人口达至900万的规模去推算,估计未来需要额外4,500公倾土地,惟统计处其后已推算2039年人口只达至至820万,但按此假设进行的《香港2030+》,却竟然估计未来需要额外4,800公顷土地,担心未来会出现过度开发的问题。发展局局长陈茂波今(30日)撰写网志回应指控,指香港从来只有“唔够地”之实,没有“太多地”之嫌。
本土研究社日前批评,以往政府的同类报告是按人口实际估算进行未来规划,但《香港2030+》就按900万人口规模设计,与统计处估计2039年人口只增长至820万有相当大距离,担心会出现过度发展问题,引发更多土地争议。立法会议员姚松炎亦指出,根据统计处估计,本港人口将在2043年达高峰后进入前所未有的人口萎缩,质疑政府会过度开发土地。
陈:无土储只能追落后
陈茂波今撰文回应,解释坊间所指的“过度”,只是本港现时缺乏的土地储备和规划空间,指出如果没有土地储备,土地供应只能追回落后,缺乏任何空间及弹性去满足需要,“香港从来只有‘唔够地’之实,没有‘太多地’之嫌。”他又强调,发展东大屿都会和新界北可提供土地作住宅发展,应付人口持续增长。
此外,陈茂波亦指政府并非只懂“硬发展”,强调《2030+》报告中提及在发展的同时,亦要积极提升环境容量,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策略规划不是‘先发展,后保育’,而是两者共进,缺一不可。”他认为建设经济、开发土地与环境保育,从来没有相互抵触,发展时亦会推行绿色基建。至于透过填海开发东大屿都会,亦会先发展已受破坏的土地(包括棕地),及在建设地区边缘已荒废和低保育价值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