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发表《香港2030+》规划 造地1200公顷 无提发展粉岭高球场

撰文: 黄静薇 李彤
出版:更新:

政府今日(27日)发表“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简称香港2030+),并将展开为期6个月的公众咨询。报告提到,本港长远需要4,800公顷土地发展,扣除现时已落实发展的3,600公顷,尚欠1,200公顷用地,故未来将重点发展东大屿都会和新界北,填海700公顷以应付未来的土地需求。
不过,当局几年前曾提出要将粉岭高尔夫球场,纳入新界北发展研究范围内,惟《2030+》却未有提及相关发展。

政府今日(27日)发表《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吴钟坤摄)
古洞北新发展区。(资料图片)

规划署署长凌嘉勤指出,长远尚欠1,200公顷的用地中,包括300公顷经济用地、200公顷房屋用地、700公顷属于休憩及社区用地。政府建议将九龙东和邻近港岛西的东大屿都会,发展为商业核心区,加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及商业中心的地位,整项研究会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

当局决定在交椅洲填海造地,未来可提供约一千公顷地发展。(资料图片)

东大屿都会需填海700公顷

政府又建议,将东大屿都会和新界北,订为策略增长区。其中,交椅洲附近水域和喜灵洲避风塘将进行大规模填海约700公顷,开拓东大屿商业核心区,加上善用梅窝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估计可提供1,000公顷用地,容纳40至70万人口及20万的就业机会。

至于新界北发展则会透过综合规划和有效运用棕地和荒废农田,在香园围、坪𪨶、打鼓岭、恐龙坑、皇后山一带,建设“新一代”的新市镇,并在新田和文锦渡发展现代工业和需要在边境附近营运的经济活动,料可提供720公顷用地,可容纳25.5至35万人口及21.5万就业机会。

至于会先发展新界北抑或东大屿都会,发展局局长陈茂波表示,两者暂未有先后次序,未来会再审视细节。

发展粉岭高尔夫球场疑走数

政府在2013年发表新界东北新发展区时,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曾承诺,有必要检讨占地170公顷的粉岭高尔夫球场是否有需要收回发展,纳入下一步新界北发展规划中。不过政府在今次《香港2030+》的报告中,并未将粉岭高尔夫球场纳入长远土地规划中。陈茂波解释,民政事务局正在检讨全港私人游乐场地契约,要视乎检讨结果才会有进一步行动,“新界北发展以后仍有多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现阶段也是比较概念性。”但他无回应日后是否必定会发展高球场。

坪𪨶/打鼓岭将纳入未来新界北发展范围内。(资料图片)

未来以三条发展轴心为重

政府亦提出“三条发展轴心”概念,包括连接北大屿山、洪水桥、屯门和元朗南的西部经济走廊,连接将军澳、古洞北、落马洲河套区、莲塘/香园围口岸的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以及涵盖六个过境通道、适合发展仓储、科研、物流等的北部经济带。政府又建议,未来规划发展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时,采用较高的人均面积比率,即每人3.5平方米,而规划休憩用地时,就以每人2.5平方米为发展比率,改善生活空间。

立法会议员姚松炎表示,据统计处估计,本港人口将在2043年达到高峰,其后便会进入二战以来从未试过的人口萎缩,又称目前洪水桥、新界东北等发展相信能满足本港人口2043年前的增长,担心政府会过度开发土地,直言“看不到理由填海兴建咁大个人工岛”。他又指,政府目前对棕地和农地都未有足够研究及政策支援,“(棕地)作业重置研究、普查等工作未做好”,难保日后遇上类似横洲事件的重置问题,发展就会无限期搁置。他又引述早前大型民调指,填海是市民最反对的增加土地方法,政府却选择兴建人工岛,未有尊重市民意愿。他认为可考虑其他方法,如重建公务员合作社等方法增加土地供应。

对上一次《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香港2030)于2007年公布,为香港直至2030年的未来发展订定框架,当时提出要发展的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等。政府在去年的施政报告提出,将更新及探讨跨越2030年的整体空间规划,以及土地及基建发展的策略和可行方案,以配合香港最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