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推院前心电图计划 “通波仔”病人平均快40分钟做手术

撰文: 张善彤
出版:更新:
玛丽医院去年推出“院前心电图”计划,缩短病人由急症室登记至接受“通波仔”手术的时间。(资料图片)

香港急症科医学院联同消防处及玛丽医院去年11月推出“院前心电图”先导计划,旨在为急性心肌梗塞征状的病人提前于送往急症室前,在救护车上先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方便医院有更多时间准备。截至今年8月,已超过500名病人参与计划。研究结果显示,病人30日内的死亡率降至10%以下,而由急症室登记至接受“通波仔”手术的时间、现已和国际水平的90分钟内进行手术一致。

救护员帮病人预先进行心电图检查。(Getty Images)

目前,有15部可进行院前心电图仪器,设于以玛丽医院为服务范围的救护车上。截至今年8月,有507名病人接受了“院前心电图”检查。玛丽医院急症室驻院专科医生张健硕指,救护员在取得病人口头同意后,会先在救护车上为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再将资料传送至玛丽医院,同时致电急症室以提供病人身分证号码,从而令医院方面可争取时间调动所需仪器及人手、给予心脏团队足够时间,为合适病人预早安排“通波仔”手术。

病人入急症室85分钟可做手术

507名病人当中,有18人接受了紧急通波仔手术,而研究结果显示,先导计划成功令病人由急症室登记至“通波仔”的时间,由过往平均125分钟缩短至85分钟,30日内的死亡率亦由12至20%,降至8%,与国际水平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