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推医生资历认证 通波仔至少150次才可独立做主刀手

撰文: 黄卓然
出版:更新:
医管局首推医生资历认证计划。(资料图片)

公立医院医生资历过去一直没有统一规范,医管局为进一步确保临床服务质素,今年首季起推行认证计划,即个别医疗程序或手术的“主刀手”,必须为已获认证的医生。

没有认证的医生若要处理有关手术,须由已获认证的医生在场督导。首批五个程序已落实资历认证要求,包括俗称通波仔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及2项高风险程序包括:经导管微创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及 左心耳闭合装置植入(LAAO)。

负责计划的香港儿童医院行政总监李子良指,计划是确保所有做手术或处理个别程序的医生都合乎资格,但没有具体指标监察计划成效。

李子良(右)表示,认证计划可以确保独立处理个别医疗程序的医生,合符资历要求。(图左为蒋忠想医生)(黄卓然摄)

首阶段认证心脏科

李子良透露,高风险及影响广泛的医疗程序会优先进行资历认证,估计每年可认证9至16个医疗程序。首阶段已订立认证资格的5个程序,包括心脏科、外科及麻醉科。下一轮推动认证的项目,包括妇产科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肿瘤科的“子宫颈癌腔内近距放射治疗术”及放射治疗科的“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医管局心脏服务中央委员会主席蒋忠想指,首阶段须认证的心脏科程序,包括通波仔。符合资格的医生,必须要是心脏专科医生、完成至少150次通波仔手术,当中75次为“主刀手”及获医院的心脏科主管及内科主管认可。另外4项程序分别为TAVI、LAAO、外科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及麻醉科的成人心脏麻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