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万人使用评估工具测精神健康 现抑郁、创伤压力症状比率高
撰文: 张嘉敏
出版:更新:
自去年的社会运动至今年的疫情影响,港人于双重冲击下精神健康受损。香港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早前推出“心之流”,让市民以不记名方式评估自己的精神状况。
香港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系主任陈友凯今日(15日)在港台节目《香港家书》指,在过去几个月,有超过1.1万人使用网上评估工具“心之流”,当中出现抑郁或创伤后压力症状比率较高,甚至有人同时出现两种症状。他呼吁市民可尝试投入嗜好、学习等,有助消除无力感。
+1
香港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系主任陈友凯在《香港家书》指,由于担心社会事件令部份市民对政府及公营服务的信心打折扣,甚至令受精神困扰的市民因担心个人资料外泄而不敢求助,港大早前推出“心之流”网上评估工具,让市民可匿名评估自己的精神状况。
于过去几个月内,有超过1.1万人使用心之流,当中受访者出现抑郁或创伤后压力症状的比率较高。他特别提到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人甚至同时出现两种症状,并互相影响,令病情更为严重。
▼第三波爆发 政府延长限聚令、晚市禁堂食等措施▼
+8
他指,症状分为“压力反应”及“疾病”,若市民在短暂离开会影响情绪的事情后,压力症状得到纾缓,属于处在“压力反应”的状态;若情况相反则为较固定的“疾病”状态。他称,透过测试方法,稍为多于一半的受访者是处于“压力反应”的状态。
投入嗜好助减轻无力感
他指,若出现“压力反应”的症状,便要寻找方法投入自己控制得到的事情,例如嗜好、学习等,可以帮助减轻及消除无力感。如果长期处于“无助”状态,大脑就会以“节能模式”操作,变得缓慢、疲倦、没有动力和消极,便属于抑郁症症状。他认为大家无需要将精神困扰看得太负面,应将其视作一种损伤,“无论你身体有多强壮,你也会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