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求存|半年零收入“再生玩具店”停收玩具 创DIY教材自救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疫情下停课也停学,入校活动无限期搁置,政府呼吁居家抗疫,令一直在做回收及改造旧玩具的社企“再生玩具店”在过去半年近乎零收入,7月终宣布无限期停收玩具,减轻部分租金压力。
面对迟迟未见终点的疫情,创办人黎俊业(Paul)坦言,以往工作满足感源自小朋友及家长不看价钱或包装,接受二手玩具,以及令残旧、不完整的玩具有再生机会,但现在几乎要把三年多建立的一切还原或搁置,是可惜,也是无奈。

▼“再生玩具店”宣布无限期中止玩具回收▼

+10

无法入校教学 难办兴趣班

教育局年初起宣布停课,学生曾短时间复课,又因疫情再次停课。政府决定全港学校可按原先拟定日期开学,但学校须暂停所有面授课堂及校内活动,直至另行通告。以往主要靠入校或与机构合办工作坊、兴趣班,教导学生发挥创意、改造旧玩具的“再生玩具店”,几乎被截断收入来源。

不少教学机构改用网上教学,Paul不想学生被“限时限刻”,难以亲子乐,遂学习拍片,放上YouTube频道免费共享,估计靠以往盈余仍可勉强支撑三四个月,岂料疫情稍缓和后,又迎来第三波疫情“巨浪”,“原本只系想疫情下做啲嘢,无谂过疫情会咁长”。

疫情再爆取消暑假活动 损失六位数

7月中,他曾一日接五六个电话,全是取消暑假活动通知,涉及约八万元收入,疫情下损失金额更达六位数。从每日疫情数字已能预视兴趣班短时间内难以复办,首要应对是“节流”。他提早两个月结束用作储存回收玩具的仓库租约,“起码悭返两个月租金同按金”,也要让两员工放无薪假。

货仓积存约2,000件玩具,Paul打算放上网平价出售,最不希望是把玩具当垃圾丢弃。(黄宝莹摄)

叹小朋友物质丰盛 曾一人接收6大袋玩具

创办社企的初衷,是希望把旧玩具翻新、增添趣味性及DIY元素,但后来发现不少有回收玩具的机构,把连锁店或快餐店玩具、已损坏或不完整的玩具拒之门外,遂展开“玩具再生计划”,把旧玩具回收、清洁消毒及维修,重新包装后出售;又定期让小朋友以一换一形式挑选自己心仪玩具,一次活动最高峰交换逾600份玩具。

Paul曾成“步兵”外出接收玩具,最夸张一次是一家三口、每人揹来两大袋玩具交收,但六袋玩具最终仅靠他一人之力带走,尽管已拖来行李箱,挤满了箱子后,肩上、手上再加一袋,回收工作为身体增添不少劳损,最后只接受市民邮寄。但矛盾是,接收的玩具约6成完整,部分更是全新,连包装盒也没有开过,他不禁反思“收太多玩具,会唔会令佢哋继续买更多玩具?”

谈及工作满足感,他认为源自如何令家长及小朋友不看价钱或包装,愿意接受更多二手玩具,同时把别人认为“无用”的玩具,重新赋予价值,“烂咗玩具玩得返,或有其他用途,例如衣架,做到再生!”

回收玩具工作至七月底宣布无限期中止,Paul计划申请成立非牟利机构,待有更多资源支撑营运才复办,估计最快也是一年后的事。

旧玩具加入创意,仍能成为日常用品,Paul又用纸皮制作两套“再生玩具DIY Kits”,望市民居家抗疫亦能享受亲子乐。(黄宝莹摄)

 制DIY教材套 望居家抗疫仍能亲子乐

“节流”之余,也要“开源”。Paul用纸皮制作两套“再生玩具DIY Kits”,分别是糖果机及足球机,售价分别168元及158元,各制作300份,盒子里都是已切割好的纸皮,配合日常生活容易找到的回收物,以及小朋友的创意。Paul直言,这不是一个模型,成品也不会一式一样,希望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习解难,加入少许难度亦是希望家长从旁协助,促成亲子合作。

未能受惠于抗疫基金补贴,他曾申请社创基金制作教材套,却被质疑项目创新性,以及利用游戏学习及促进家长与孩子交流成效,后来幸获朋友投资数万元,教材套终能面世,但担忧若继续入不敷支,营运资金仅支撑至暑假末。

他默默清走仓库内的玩具,感觉像是把过去打拼的一切回归原点,疫情未见底,社企能走多远也是未知数,希望挨过这个难关后,仍后会有期,再旧的玩具也继续有再生的机会。

为了节省租金,Paul向业主提出提早两个月结束仓库租期。(黄宝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