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署拟降巴士企位密度 增班次须购50辆车 议员忧成本转嫁乘客
市民现时于繁忙时间搭巴士,均会出现挤迫情况。运输署日前向立法会提交文件,拟修订指引由每平方米站立6人放宽至4人,并以此作加减班次的基准,料实施后须额外购置50辆巴士及增聘120名车长。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今日(19日)召开会议,多名议员忧虑上述措施会增加巴士公司成本,继而转嫁乘客令巴士车费加价。运输及房屋局副秘书长蔡杰铭强调,相关改动未必会车费增加,且相关指引属行政指引,故有一定灵活程度,现时将会著重增加长途车的班次。
议会阵线毛孟静提及,当局拟修订指引将会增加巴士公司成本,忧虑巴士车费加价。旅游界姚思荣则问及,当局有否评估巴士公司须付出的成本,又建议应著重增加长途车班次,倘市区车一并因指引修订后须加班仅会“劳民伤财怨气好大”。
运房局副秘书长蔡杰铭表示,观察到市民特别搭长途巴士,即使有空位仍会选择等待下一班较宽敞的车次,故现拟修订指引将于繁忙时段作基准。他续指,修订指引未必会令车费增加,因车费加减与巴士公司的整体营运成本有关,涉油价、人工增等方面,但会密切留意巴士公司的营评及财务状况,又在疫情下向巴士公司提及补贴计划,并适时进行检讨。
蔡杰铭多次重申,文件提及修订指引后须增加50辆巴士及120名车长,相关数字是疫情前所作的评估,实际占现时整体车队大概0.9个百分点,形容数字属“可控、唔系太过分”。但他明白路面上会出现个别情况,称会持续与巴士公司沟通,保持一定灵活性,倘短途车十分挤迫亦会考虑增加班次。
运输署助理署长黄志光补充,现时长途车亦有一定灵活程度,巴士公司均在最高峰时期增加班次,且修订指引后,料多条巴士线路平均增加一辆车便能达标,或安排巴士公司在尾站调派空车接送乘客亦有助疏导人流,实际细节仍须与巴士公司商讨。
公民党谭文豪称,得悉10.3米长的巴士在修订指引后,或出现巴士仍有座位空缺便须增加班次的怪现象;实政圆桌田北辰则建议,指引应以最繁忙的半小时平均载客率决定调配车次,方能有效疏导人流改善挤迫情况。蔡杰铭承认10.3米长的巴士有此怪现象,故当局会就此类型巴士作特别处理。
对于田北辰的建议,蔡杰铭则指倘以最繁忙的半小时标准换算,得出结果是巴士每平方米站立人数不多于2人,此要求会较为苛刻,且须额外购买180辆巴士及聘请430名车长,故有一定难度。蔡重申,会视乎实际情况与巴士公司商讨,一并检视整体成本效益,运输署亦会再次考量增加巴士班次令路面更挤塞的问题。
至于运输署计划规管电动可移动工具方面,资讯科技界议员莫乃光称,希望当局须视乎不同路段,继而制定使用电动可移动工具的车速。议会阵线朱凯廸则认为,离岛及乡郊道路使用相关电动可移动车辆较为合适,建议当局可一并在相关地区试车。运输署助理署长梁少江表示,当局会成立跨部门小组研究在港使用电动可移动工具的罚则、使用时速以及可使用的地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