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议员质疑胶袋征费水平过低 黄锦星:密锣紧鼓今年公众咨询
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实施已逾十年,但近年堆填区中的胶袋弃置量显著回升。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今日(25日)讨论废塑胶的管理,会上不少议员质疑当局没有全面禁止使用胶袋时间表,而且现时收费过低;亦有议员批评当局在环保大政策上“一事无成”。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回应时承认本港胶袋征费收费水平及豁免范围或落后于亚洲其他地区,如韩国等地。他强调今年内将进行公众咨询,正“密锣紧鼓”进行准备工作。
根据当局资料,2018年于堆填区的废塑胶弃置量为每日约2,300公吨,当中胶袋,包括垃圾袋、塑胶购物袋及其他胶袋占约36%,胶餐具为10%。会计界议员梁继昌认为胶袋征费初期有成效,但市民适应后弃置量已上升。他要求当局交代有否考虑过更进取的措施,如全面禁止使用胶袋,“呢个先系治本方法。”
梁又指,有不少环保团体近年亦试验摆设入樽机,但面对经常故障及使用率低问题,他质疑先导计划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民主党议员许智峰认为当局于社区政策上有努力,但批评在大政策上“一事无成”,“胶袋使用、即弃餐具有无目标、时间表立法禁止?答唔出就只系蹉跎岁月。”
全面停用胶袋? 黄锦星:亚洲最强城市都未
该委员会主席何君尧认为政府应考虑上调胶袋征费费用,“澳门都一蚊,我哋梗系要威过佢少少,(港府)畀啲诚意睇下呀”。
黄锦星回应指,韩国即使超市停用胶袋,但与本港一样都有豁免范围,目前两地收费水平不同,而且韩国豁免范围更与时并进。至于全面停用胶袋,他直言“亚洲最强嘅城市都未行到呢一步”。另外,他又指今年下半年将就塑胶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具体方案咨询公众;而入樽机方面,已试验本港气候下如何使用,下一步会试放在甚么地方市民更方便使用。
渔农界议员何俊贤就批评当局对海上事故应变能力不强,直言“业界每日都记住2012年胶粒事件”,并要求当局设立机制跟进。黄锦星表示,已和内地建立通报机制,而2012年事件亦相关部分同持份者成达协议,“赔偿方面系有交代”,惟国际间常规做法须保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