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袋征费十年】环保袋滥发成灾 年弃千万个 成环境灾难之源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自实施胶袋征费后,不少商户生产环保袋送赠市民,鼓励循环再用,但当生产量远超实际需要时,环保袋真的环保吗?
俗称“环保袋”的不织布袋以含有可降解物料的PP聚丙稀(Polypropylene)制造,较一般胶袋耐用,且经过一段时间可被自然分解。不过,自2009年第一阶段胶袋征费实施后,翌年环保袋的弃置量竟增加1.8倍,达1,774万个。环保署更拒绝公开之后年份的弃置量,仅指少于塑胶购物袋弃置量百分之一,即约4,400万个。
有环团农历新年前夕向市民收集环保袋于年宵派出,短短四日已收到近6,000个环保袋,截至2月底,仍有一半未派出。环团认为情况反映市民日常收到的环保袋数量已远超需求,商家宜重新思考环保袋的原意:“本身是环保产品,滥用后,亦是一种不环保的行为。”
系列四之三

胶袋征费十年系列

面包袋弃置量登三甲 连锁店滥派 一包多袋成灾​

弃置量同比升15% 征费拟加价、冷冻袋或收费

环保袋滥发成灾 年弃千万个 成环境灾难之源

环保署推“二次袋” 超市、便利店“一袋两用”

环保袋的原意是为环保,但经滥用后,却造成的环境破坏,反而更不环保。(王海图摄)

环保购物袋因其特性更比一般胶袋耐用,一直被视为替代品。环保署数字显示,2009年年中有约988万个环保袋弃于堆填区,至翌年第一阶段胶袋征费后,弃置量急升1.8倍至约1,774万个。环保署拒绝提供其后的数字,仅指根据调查估算,过去多年塑胶“环保袋”弃置量少于塑胶购物袋弃置量百分之一,即约4,400万个。到底,港人有否善用环保袋?

长春社于今年农历新年前举办回收环保袋活动,冀收集市民家中多出来的环保袋,用于年宵作社区共享。长春社原预计收集约1,000个环保袋,惟短短四日收集到5,000至6,000个,至因塞满仓库而需停收。直到2月底,仍有逾一半未派出,近日才“散货”成功,但仍有近500个保温袋、索袋、防尘袋、胶袋和酒袋无人问津。近6,000个环保袋中,有半成至一成是簇新,未被使用。当中包括一叠叠款式相同的环保袋,疑是有机构或公司生产后卖不完或派发不完,亦有部分是冷冻袋、纸袋。讽刺的是,有环保袋竟用透明胶袋包裹,似乎有违环保原意。

面对堆积如山的环保袋,长春社副总监黄子劲不禁摇头叹息:“太多了!香港人的生活模式,要改变。”分享环保袋,出于环保之心,惟最后揭示资源过剩的一面:“市民愿意行一步,把家中多余的物资分享重用,我们感到高兴。但渐渐地,我们发现太多了,一个人拿上来的环保袋,可能多达十多二十个。”

长春社副总监黄子劲希望机构制造环保袋时,重新思考环保袋的作用和目的。(王海图摄)

环保袋只装宣传单张、纪念品 徒手可取

回到最初的起点,环保袋为谁而生?如今又能否达到初衷?黄子劲认为值得深思:“开头商家可能会想,每次要派一个胶袋出去,似乎不环保,于是就转用能多次使用的环保袋,久而久之,大家觉得环保袋会更环保,于是每次派发环保袋时,就已经失去重新思考该环保袋是否有需要的出发点。”黄举例,他曾见过有机构派发容量细小的环保袋,当中只放了两张宣传单张,再加一个小小的纪念品,他不禁疑问,那些物件是否徒手可取,非要用环保袋装不可?

物件本身无罪,很难定性环保与不环保,而是使用方法。如果环保袋本身的作用是可以重用很多次,比胶袋更耐用、效果更好,作用是okay(可以)。但当物件滥用后,即使本身是环保产品,滥用后,亦是一种不环保的行为。
长春社副总监黄子劲

黄子劲分析,机构此举是出于方便:“很多时是为了方便,人流多时,为了不想逐份派发,就用一个袋装给市民,将派三、四样物品的时间浓缩为派一件物品。这可能是主办机构出于方便的心态,利用环保袋减省时间。但方便过后,就衍生滥用问题。”为了一时方便,而赌上环境,黄期望制造环保袋的机构三思:“环保袋制造后,有多少人需要?制造环保袋而衍生的社会问题,亦是要整个社会一起分担后果......物件本身无罪,很难定性环保与不环保,而是使用方法。如果环保袋本身的作用是可以重用很多次,比胶袋更耐用、效果更好,作用是okay(可以)。但当物件滥用后,即使本身是环保产品,滥用后,亦是一种不环保的行为。”

长春社收到一叠叠款式相同的环保袋,疑是有机构或公司生产后卖不完或派发不完。(王海图摄)

制造出来的环保袋已是磨不掉的事实,回看胶袋,港人2017年弃置逾44亿个胶袋,较2015年全面实施胶袋征费时增加12%。若于各大零售点,如超市、便利店放置环保袋供市民购物时取用,是否可行?黄子劲认为此举可帮到有环保意识的市民减少用袋,但忧虑反会令市民削弱本身环保意识。“担心有人会觉得很方便,以后就随意在超市取袋,培了一种以后不用理的态度,自备物资的意识反而降低了。到底我们是否将自身的公民责任,推却于身边关注的团体及,消费了他们的努力?然后自己就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