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行车天桥路段或驳位闲置 最长39年 申诉专员:错过发展时机

撰文: 黄伟伦
出版:更新:

香港交通繁忙,时有塞车,申诉专员公署今日(5日)发布调查,发现香港有不少已建成的行车天桥或接驳口一直闲置,却未有任何发展计划,质疑浪费珍贵的道路资源,以及是否涉及规划和行政失当。
调查表示,现时在13条道路上,有共29处闲置的行车天桥路段或接驳口,所有涉事路段均闲置逾10年,其中司徒拔道山村台对上的接驳口,更已闲置39年,直至申诉署调查后,运输署方研究相关工程的必要性。申诉署认为,问题反映涉事道路一直未能推展,甚至错失推展“黄金时机”,或沦为真正的“断桥”;附近抱受挤车之苦的市民,只能“望桥兴叹”,建议相关部门检视闲置路段。

▼13处闲置天桥或天桥接驳口的位置▼

+11

13条干道共29处闲置路段或接驳口

申诉署报告表示,政府建造行车天桥时,或会预留接驳口,用作将来扩展道路网络,减低将来扩建工程时对交通的影响;部分发展计划会分阶段推行,预先建造相连的行车天桥路段或接驳口,可方便下阶段工程接驳至新建路。

报告指,根据运输署、路政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供的资料,现时在13条位于不同地区的干道或道路上,有共29处闲置的行车天桥路段或接驳口,涉事路段基于地区交通发展,在规划时事预先建造,部分已有发展计划;不过亦有部分因不同原因,仍维持在规划阶段,未有具体的发展时间表,以致一直闲置。

▼13处闲置天桥或天桥接驳口的详情▼

+4

报告审研部分个案,提到1970年代后期,政府于沙田区规划T4号主干路,土拓署为了沙田路、城门隧道公路和青沙公路日后可与T4接驳,在兴建时预留了共四处的接驳口,并指如在T4兴建时方作天桥接驳工程,可能造成严重及持续的交通挤塞。

到2006年10月,土拓署终将T4工程计划刊宪,不过到2007年5月,沙田区议会通过动议,要求政府搁置计划,于是署方重新审视。运输署之后作交通评估,认为T4仍有需要,再到区议会讨论,不过议会认为无迫切,押后讨论。到2018年1月,土拓署于区议会上汇报改良过的T4走线及工程,终于获同意。不过沙田路的接驳口早于1984年完成;城门隧道公路的1990年完成;青沙公路的两个接驳口,亦在2008年完成,即4个接驳口已闲置12至36年。

西九龙走廊近钦州街的闲置天桥曾被非法弃置建筑废料。(资料图片 / 黄伟民摄)

闲置最长达39年

连接沙田T4号主干路的接驳口虽已闲置多年,仍有发展规划,惟调查指,有4个位置仍未有规划,当中司徒拔道山村台对上的接驳口,闲置时间最长,达39年,当年由工务司署负责建造。根据分区计划大纲图及发展大纲图则,该接驳口附近的一段司徒拔道,已预留空间作将来扩阔道路之用,运输署于2019年初才展开究,检视扩阔的必要性和推展时间。

另外,城西道行车天桥均益大厦对出的接驳口,已闲置23年,当年西隧公司负责建造。调查报告指,接驳口原本是预留作七号干线(后改名为四号干线)的坚尼地城至香港仔段公路,不过在策划期间,由于填海引起的法律问题、走线方案,或技术困难等,都有相当大挑战,结果政府至今未有时间表和具体计划。

在西九龙走廊近钦州街的闲置天桥,至今亦闲22年,报告指天桥于1988年完工后曾开放,但因附近一带的发展计划,兴建了富昌邨,最终于1998年停用至今。之后在2015至2019年期间,天桥曾有非法弃置的建筑废料,路政署接获3次投诉。运输署研究后,认为现有道路已足够应付交通需求,正商讨清拆,以腾空地方。

西九龙走廊近钦州街的闲置天桥曾被非法弃置建筑废料。(资料图片 / 黄伟民摄)

报告引述运输署称,部分未有规划的接驳口已建造逾30年,并无保存相关的详细背景资料,但认为应为当年预留予接驳拟建道路。该署称,未有任何计划连接该些接驳口,不过拆卸或改建涉及额外公帑,工程期间亦会影响附近交通,故现时不宜拆卸,署方会再研究部分接驳口。

至于闲置路段是否有其他用途,运输署指,部分路段于高架行车天桥,又没有行人路接驳,限制了其用途。署方又承认,原有规划方案受到不同程度修订,预留路段未必可配合新方案,如之后确定不会再使用,将考虑拆除。路政署则称,会主动研究在行车天桥的接驳口及相应桥面范围,种植及护养植物,以美化道路环境。

申诉署批错过发展黄金时机

申诉署表示,司徒拔道山村台对上的接驳口、大坑道大宝阁门外的接驳口、大潭道近红山广场的接驳口都已闲置逾30年,附近不时出现交通挤塞,但没有资料显示,相关部门曾定期检视接驳口规划,直至申诉署主动调查后,运输署方表示于2019年开始研究相关道路工程的必要性和推展时间。

申诉署批评,周边环境在过去30年,已有不同程度变化,即使当局有意规划,都可能受制于周遭环境,认为可能已错过发展的“黄金时机,最终或会一筹莫展,令该些接驳口沦为真正的‘断桥’”,浪费珍贵的土地资源。申诉署建议,土拓署、路政署和运输署应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检视闲置路段的发展情况,加强与地区人士游说,回应反对意见,并建立综合的资讯平台,让公众查阅全港各区拟建道路的相关工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