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15%青少年有抑郁症状 黄仁龙:如地震后的海啸

撰文: 李恩慈
出版:更新:

反修例风波持续逾半年,示威冲突造成多人受伤、被捕,亦导致社会撕裂。立法会今(10日)召开卫生事务委员会,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在会上公布调查结果,发现约15% 年轻人出现主要抑郁症征状,与反修例事件及手机上网习惯等有关。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主席黄仁龙说,现时社会犹如经历“地震后的海啸”,令精神健康服务的难度及迫切性增加。

↓↓青年人在示威冲突中情况↓↓

+6

比率较日韩星及内地2倍以上

精神健康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系主任陈友凯在会上说,该委员会随机调查了380名社区年轻人,发现14.7%人出现主要抑郁症征状。陈指出,青少年受到反修例事件影响,而手机上网行为、个人抗逆能力及家人朋友关系亦是影响因素。委员会比较其他国家数据,指香港青少年患抑郁的情况严峻,日本、南韩、新加坡及内地的青少年抑郁患病率为3%至4%,即香港近来的比率,比这些地区高逾两倍或以上。


多名立法会议员发言称,有市民因持续半年的示威冲突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工党张超雄说,青少年面对的情况包括亲身受伤、朋友受伤、学习环境受严重影响、同学及家庭关系等等,令他们容易抑郁。民建联葛珮帆亦表示,她的办事处曾接收多个求助电话,有“警嫂”致电称担心子女被欺凌和丈夫人身安全;人民力量陈志全亦表示关注持枪械警员的精神健康。

张超雄说,青少年面对的情况包括亲身受伤、朋友受伤、学习环境受严重影响、同学及家庭关系等等,令他们容易抑郁。(梁鹏威摄)

黄仁龙在会上表示,过去半年的社会事件,令精神健康服务的难度及迫切性增加,情况犹如“地震后的海啸”,需要做好准备。他表示,多个非政府组织有提供针对冲突情况的精神健康咨询站,而委员会与多个相关组织有联系。他透露,现时相关组织获多名有心人捐款,暂不需要政府投放,而且服务空间仍未饱和。他又指,精神科医护人手不足绝对是大问题,需要时间规划及培训。

同理心去纾缓情绪系最好,但系好难

黄仁龙坦言,“令有需要嘅人愿意寻求协助系一个大挑战”,未来会做好宣传工作。他又说,在不作任何批判下提供协助十分重要,“用耳熟能详嘅说话打动不到人,讲政治立场会挑衅到问题更大,用同理心去纾缓情绪系最好,但系好难。”

黄仁龙今日(10日)在会议上表示,过去半年的社会事件,令精神健康服务的难度及迫切性增加,情况犹如“地震后的海啸”。(梁鹏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