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刺针》:过去十年间增59万港人疑患抑郁 半数涉反修例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反修例风波席卷全港,不少港人精神健康备受影响。国际医学权威期刊《刺针》(The Lancet)今日(10日)刊登文章,对比2014年占领运动前后,研究港人在持续社会动荡下的精神健康。
研究发现,患有疑似抑郁症(probable major depression)的人数比例,为2014年“占领运动”前的一般社会状况的五倍。而出现创伤后压力症(PTSD)症状的人数比例,亦由2015年3月,即“占领运动”完结后估算的5%,上升约六倍,至去年9月至11月的近32%。研究人员估算,对公营医疗系统所提供的精神健康服务需求或出现约12%增长。

反修例运动由盛夏持续至严冬。(资料图片 / 欧嘉乐摄)
+4

《刺针》发表的一项长达十年的观察性研究,香港大学研究人员把两次(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针对逾1.8万名随机抽样的香港市民进行的基线调查,与另外两个阶段数据比较,包括2014年占领运动进行期间及之后对1,213 至1,715名成人进行五次调查,以及2019年社会动荡出现的6月至8月及9月至11月两段时间内,对1,600 至1,736名成人进行调查。

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评估疑似抑郁症和怀疑创伤后压力症(suspected PTSD),其中包括曾经直接暴露于创伤性事件,如目击发放催泪弹或目击肢体暴力情况等)的患病率、以及出现抑郁症和创伤后压力症症状的人数比例的变化。

不少反修例游行有数以十万计港人参与,控诉对政府的不满。(资料图片 / 卢翊铭摄)

5个成年港人  1个患疑似抑郁症或怀疑创伤后压力症

研究发现,去年自出现社会动荡期间,接受调查的 18岁或以上香港居民当中,每五人就有一人 (22%)患有疑似抑郁症或怀疑创伤后压力症,估计去年有多达约11%的成年人口患有疑似抑郁症,而2009年至2014年“占领运动”前的基线水平为约2%,2017年为6.5%。与十年前相比,现时患有疑似抑郁症的成年人口,相当于增加59万人,估计当中有30万人增幅,或与去年社会动荡有关。

对比“占领运动”发生一年后(则2015年11月),研究发现约2%成人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症状,这人数比例对比去年9月至11月的调查,上升至近32%,相当于增加190万名有创伤后压力症症状的成人。研究人员估计,在去年社会动荡期间,怀疑创伤后压力症的患病率约13%,即相当于约81万名成人有怀疑创伤后压力症。研究显示,每天使用社交媒体两小时或以上来关注社会政治新闻和事件的成人,或有较高风险患上疑似抑郁症或怀疑创伤后压力症。

示威持续超过半年,众多冲突埸面令人难以忘怀。(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学者倡增加精神健康及社会支援服务供应

但研究发现,只有少于半数受影响人士表示会寻求专业协助,其余人士较倾向自我管理、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或担心隐私问题。研究人员估算, 去年社会动荡,有额外14万名成人需要寻求支援抑郁症的门诊服务,以及约36万名成人会寻求与创伤后压力症相关的支援。

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教授指出,香港显然缺乏足够资源去面对额外的精神健康服务需求,香港的人均精神科医生比例只有英国的约一半,而此前公营医疗门诊服务的平均轮候时间最长达64周,故有需要增加精神健康及社会支援服务的供应,让有需要病人可获高质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