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出炉 景贤里可变食肆、白楼可改商店

撰文: 黄金棋
出版:更新:

发展局今日(3日)宣布推出第六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并将4个历史建筑纳入计划内,当中有早前曾流标的景贤里及芳园书室,以及新加入的项目“白楼”及大潭笃原水抽水站员工宿舍群。发展局指出,上述项目可活化作不同用途,包括食肆、教育机构、商店及服务行业等。

景贤里

景贤里被纳入第六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发展局图片)

景贤里建于1937年,由香港富商望族李升家族成员李宝椿出资兴建,现时为法定古迹,位于湾仔司徒拔道45号,总楼面面积约1735平方米。活化后可考虑作食肆、教育机构、展览或会议厅、研究所、设计及发展中心,或商店及服务行业等。

发展局说,景贤里历史大宅既具中式建筑特色,在结构、原料和设计上,亦糅合西方建筑风格,可视为具中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物,反映香港战前中西建筑艺术的设计。大宅遵从岭南传统三合院式的布局,主楼及副楼外墙以清水红砖筑砌,屋顶有中式建筑特有的装饰,而建筑物则采用先进建筑技术,例如采用钢筋混凝土代替传统的木结构屋顶构件。

+21

芳园书室

芳园书室曾落标,今次再纳入最新一期的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发展局图片)

于1920年至1930年建成的芳园书室位于马湾田寮村,总楼面面积约140平方米,用地面积约280平方米,现时为三级历史建筑。活化后可供作博物馆、食肆、商店及服务行业,或学校等。

发展局指出,芳园书室是岛上硕果仅存的战前学校,见证马湾昔日的教育发展,以及新界书室演变成新式村校的过程。芳园书室糅合中西建筑风格,前庭及花园由矮墙围起,开有拱形闸口,一楼露台有通花。屋顶建有护墙,上有“芳园书室”4个大字,两边有花瓣及数个图案纹饰,中间半圆形则表上花卉图案。

+5

大潭笃原水抽水站员工宿舍群

大潭笃原水抽水站员工宿舍群。(发展局图片)

位于香港大潭水塘道的大潭笃原水抽水站员工宿舍群总楼面面积约607平方米,用地面积约6356平方米,分为高级员工宿舍、员工宿舍,及第2号员工宿舍,建成年份分别为1905年、1907年,及1936年,现时为法定古迹。宿舍群活化后可考虑用作食肆、教育机构、展览或会议厅,或康体文娱场所等。

发展局说,大潭笃原水抽水站员工宿舍群高级员工宿舍包括楼高2层的主建筑,以及单层的工人宿舍,外墙油上白色油漆,并有中式建筑特色的瓦顶,而两座建筑物之间由有盖行人通道连接。主楼南边圆拱形大门及木窗,室内木楼板及壁炉等建筑特色大致保存原好。

至于员工宿舍,则楼高2层,上层向海一边建有开放式长廊,并保留原有拱形木窗及具中式建筑特色的瓦顶。第2号员工宿舍同样楼高2层,建筑墙身以清水红砖铺砌。

+11

“白楼”

霍米园建于1930年代,俗称“白楼”。(发展局图片)

位于荃湾青山公路汀九段的“白楼”总楼面面积约460平方米,用地面积约1760平方米,于1930年代建成,现时为三级历史建筑。活化后可考虑作食肆、郊野学习/教育/游客中心,或商店及服务行业等。

发展局说,“白楼”是殖民地时期乡村住宅的罕见例子,建有开放式长廊,以及通向主入口的堂阶,当中有古典建筑细节,包括白色的灰泥工艺、围绕的长廊、古典的支柱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