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珊瑚刺客”刺冠海胆大增 海下磨洲珊瑚死清光

撰文: 邓芯怡
出版:更新:

西贡海下湾原本蕴藏一个色彩缤纷的珊瑚世界,但有团体发现珊瑚覆盖率由今年1月开始大幅下降,最新数字显示“重灾区”磨洲珊瑚群落,连续7个月录得0覆盖率,专家形容是珊瑚大面积死亡。团体怀疑令珊瑚步向灭亡的源头,是上游复耕用的农药令海水养分上升,导致所谓“珊瑚刺客”的刺冠海胆增多。渔护署亦证实今年初海下曾有大量会侵食珊瑚的刺冠海胆聚集,并已派人清理,但目前未知海胆增生和珊瑚减少的原因,已委托港大研究。

海下珊瑚覆盖率大幅减少

记者3年前曾“踏足”海下湾这个拥有64个石珊瑚品种,占全港品种七成六的珊瑚天堂,色彩斑烂的珊瑚和伴生鱼类令人赞叹,更发现“毛仔”出没,犹如置身电影“海底奇兵”;唯上月再访,情况大逆转,只见少量珊瑚大量秃石。详见以下片段(拍摄日期:2016-7-30):

公共专业联盟亦公布最新的潜水调查,证实当区珊瑚覆盖率大幅下跌,情况最严重的磨洲由2015年底拥有33%覆盖率,暴跌至今年1月的0覆盖率,而且情况持续至今。专家指该区域的珊瑚已死亡,估计可能要70年才能恢复原状。

西贡海下湾4个主要珊瑚群落调查如下:

 

2015年12月

珊瑚覆盖率(%)

(渔护署提供)

2016年7月

珊瑚覆盖率(%)

(公专盟提供)
跌幅(%)
磨洲 33 0 100
向螺角 68 16 76
码头 73 24 67
珊瑚滩 72 57 21

 

今年1月起,调查员在磨洲找不到珊瑚,只见大量海胆生长。(公共专业联盟提供)

渔护署:本年初发现大量海胆

渔护署未有公布今年最新的珊瑚调查数据,但署方证实,年初发现有大量刺冠海胆在海下的珊瑚群落聚集,并进食附生在珊瑚骨骼表面的藻类,间接磨蚀了本身已有局部死亡的珊瑚。署方已采取行动清除部分刺冠海胆,并指现时海胆数目维持于正常水平,即每平方米少于4只。

翻查渔护署在海下湾的水质报告,今年初海水养分包含的氮和磷,均轻微上升,但情况并不显著,未知是否因养分增多令藻类过量繁殖,吸引进食藻精的海胆聚集,间接导致珊瑚覆盖率大减。署方说已委托香港大学对海下湾的珊瑚群落复修进行研究。

记者上月到海下浮潜,见有不少刺冠海胆聚集,而珊瑚健康情况可谓惨不忍睹。(邓芯怡摄)

公专盟:疑上游复耕成污染源

虽然导致大量海胆出现和珊瑚减少的原因仍未明,但公共专业联盟主席吴永辉质疑其中一个可能原因,是来自上游白沙澳的农药污染和环境破坏。他指自2014年起,有地主聘请农民在上游白沙澳进行复耕,并且喷洒农药,农药经河水流到海下湾,令海水养分增加,导致藻类不断繁殖,吸引了吃海藻的海胆于海下生长,继而侵食珊瑚。他又指规划署已核准海下和白沙澳超过3公顷的土地改划为“乡村式发展”用地,预计将来会有过百间村屋在该处落成,“愈多人类活动,便会产生更多生活污水,水质污染是无可避免”。

公共专业联盟质疑上游白沙澳复耕喷洒农药,农药经河水流入海下湾,危害珊瑚。(黄永俊摄)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助理环境保护经理 (海洋)李美华表示,海下的珊瑚健康状况可能与水质变化有关,但与上游的农耕活动有否直接关连暂时未能确认。但她解释下大雨时,农地上的养分或农药会经河流冲到海中,这些水含有较高的养分如磷和氮,刺激海中藻类生长,令海胆生长繁殖。她补充今年初海下湾曾出现红潮,亦可能产生有毒物质令珊瑚脆弱容易受海胆侵食。

海下湾海岸公园早于1996年成立,渔护署形容为全港最好的海域之一,吸引不少市民前往。(黄永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