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指四成基层市民眼睛不适无验眼 以为老花检查始知严重白内障

撰文: 麦凯茵
出版:更新:

眼蒙蒙看不到,理应尽早求医,但基市市民却因经济等问题未有验眼。香港路德会社会服务处的调查发现,近四成受访基层市民感到眼睛不舒服,但八成基层市民未有定期验眼。有个案在接受眼睛健康初步评估后,发现双眼均有白内障,其中左眼更出现遮盖了瞳孔的严重情况。视光师表示,眼睛毛病可以透过验眼早前发现。

香港路德会社会服务处的调查发现,近四成受访基层市民感到眼睛不舒服,但八成基层市民未有定期验眼。(麦凯茵摄)

香港路德会社会服务处在2018年8月至今年7月,在社区中心向462名市民进行调查;四成八受访者是45岁至64岁的人士。

虽然大部份受访者指视力没有出现问题,但33.8%受访者于一年内经常感到眼睛不适,29.9%的视野曾出现微细黑点,13.6%的更在过一年出现闪光情况。

调查更发现,78%受访者无定期接受视力检查,36%的对上一次检查为5年前。

路德会在荃湾设立基层医疗健康检测中心,以低廉价格为市民提供全面眼科视光检查。

协助调查的注册视光师许志雄表示,黄斑区异常与视力有明显关系,64岁以上的受访者的黄斑病变数目占逾15%。他建议,患有近视度数600以上,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士应每年验眼一次;18岁以上成年人,视力正常,最少每两年验眼一次,如青光眼等眼睛毛病可以透过验眼于早期发现。

汤女士今年3月接受了白内障手术,视力始有改善。(麦凯茵摄)

白内障误以为是老花 险失去视力

60岁的汤女士,多年前已发现眼睛看不清,画画时总是掌握不到距离。她说:“以为老花,但戴了老花眼镜情况也没有改善”,其后她参加讲座进行初步验眼,始发现双眼均出现白内障,“从来都无意识到是白内障或者是健康问题。”

许志雄指出,年初为汤女士检查时发现其左眼的白内障已延至眼珠,随时会完全失去视力,“情况发展得快或慢也难预计。”汤女士的左眼在3月接受手术,现时视力已有进步,“(视力)改善很多,不会再觉得有一层膜遮盖着我。”

路德会助理服务总监及机构发展主任邓国禧认为,调查反映香港眼科的检查服务不足,建议政府在18区的地区康健中心增加眼科检查服务,“教育市民眼科检查的重要性,让他们及时发现潜在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