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白内障术后发炎须摘眼球 医生:伤口3毫米 吹风入眼可中招

撰文: 朱韵斐 王洁恩
出版:更新:

将军澳医院2个多月内发生3宗白内障切除手术后出现眼内炎,一名老翁更被逼摘除眼球。眼科医生指,白内障切除手术的伤口仅约2至3毫米,若含菌的空气吹入眼、手接触到眼球,都可引起细菌感染,并发症机会少于千分之一。
医管局总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壮直指事件不寻常,但现时未有证据显示手术程序或环境出现问题,不排除有关个案的细菌感染来自病人体内。

进行眼科手术时,医生需要留意感染控制措施。(视觉中国图片)

该名92岁男病人于本月1日在设于将军澳医院的联网白内障中心,接受右眼白内障手术,手术后,本月5日因右眼出现疼痛及视力下降,经将军澳医院急症室转送至联合医院,诊断为眼内炎并发症,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情况继续恶化,于本月7日须进行紧急摘除眼球手术。化验眼部样本发现,证实含肺炎链球菌。

香港眼科医学院院长周伯展表示,现时接近全部白内障手术都以微创方式进行,只会在眼珠上留下约2至3毫米的小伤口,若手术过程中,仪器带菌就有机会将细菌带进眼内引起炎症;另外,若病人于手术后用手抹眼、有带细菌的空气吹入眼中,亦有机会引发眼内炎并发症。但周伯展强调,白内障切除手术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少于万分之一,非常罕见,例如出血、人工晶体移位、眼压不正常升高、感染等。

若病人未依时滴剂抗生素会增加并发风险

眼科专科医生叶佩珮则指,白内障切除手术并发细菌性的眼内炎机会约2,000至3,000分之一,仍属罕见。由于眼球上和眼皮上都有细菌,叶佩珮说,医生大多会在白内障手术后,向病人处方6至8个星期的滴剂抗生素,若病人未依时滴药、用手接触眼晴都会增加受感染机会。

眼科医学院前院长眼科专科医生周伯展(资料图片)

医管局昨晚发出的新闻稿表示,初步相信有关感染源头并非由手术室的环境因素造成,而健康人士的鼻及咽喉可带有肺炎链球菌,侵入性肺炎链球菌眼内炎并发症一般为内源性,文献显示70%眼部感染的病人须摘除眼球。

将军澳医院日间医疗大楼六楼机房冒烟,未有人受伤。(资料图片)

出事手术室的空气含菌量极少

曾艾壮续指,医管局有手术感染控制标准,以白内障手术正常程序为例,若病人接受手术的位置有感染征状,医生便不会进行手术;术前会先在眼部范围消毒;术后可能处方预防性质的抗生素。此外,手术室每立方米空气要控制在少于10颗细菌,而将军澳医院今年早前出事手术室中心的空气样本,只验出每立方米1颗细菌,符合标准。安全起见,医管局暂停出事中心手术6日,做全面调查和清洁。

谭锦添(左)和冯秀珍(右)傍晚表示,初步调查相信有关事件不涉及医疗事故。(王洁恩摄)

九龙东医院联网感染控制主任冯秀珍表示,被摘除眼球的病人,是90岁以上并有长期糖尿病,有受感染的高危因素。该病人术后到急症室时,右眼已“含脓”和“烂晒”,院方担心病人细菌有机会“上脑”而有生命危险,而紧急为他摘除眼球,病人仍于该院治疗。冯续指,该院今年另外2宗眼内炎并发症的病人样本,未验出细菌,只是非细菌性的轻微发炎,他们已完全康复。

冯秀珍说,初步调查在环境和空气中都找不到肺炎链球菌,相信事件与手术室环境无关;翻查手术录影带亦无发现程序出现问题。将军澳医院行政总监谭锦添补充,事件不涉及医疗事故或赔偿,4月18日会出正式报告。冯秀珍说,一般而言5至10%人士带肺炎链球菌,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建议为病人筛查这菌,院方不会考虑这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