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19】传推租津助公屋轮候户 “帮基层”仅一场梦?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施政报告明日(16日)公布,据特首林郑月娥所言,内容将大篇幅谈及土地房屋。目前坊间盛传,政府会推出租金津贴(租津),帮助收入合乎申请公屋入息资格的人士。租津是指政府向合资格人士发放定期的津贴。主要面向有两种:一是针对长时间轮候公屋,现居不适切居所的基层人士;一是针对租住私楼、买不起楼的中产,为其提供扣税优惠。在政府储备破万亿之下,不论泛民建制政党近十多年都相继指出,政府应津贴租住私人楼宇的市民。不过租津往往卡死在一个问题上:当租客负担能力上升,业主很可能会乘机加租,最终白白便宜了业主,帮不到政策原先的目标。所以相关讨论往往涉及是否一并重推租务管制,防止业主不合理加租,但不少外国例子都显示租管的副作用太大,政府一直未有解决方案。

+1

政府一直拒推租津 忧未助租客先益业主

对于租住私人物业者,目前综援受助人可按住户人数获发租金津贴,以支付居所的费用,但金额有限(现时两人家庭仅3,795元上限,比2016年的㓥房租金中位数4,500元更低)。这种政策,对于没有领取综援的人士亦有所忽略。加上政府自1998年取消租金管制,业主可以任意加租,对于租住私人物业的人,尤其基层市民而言,负担百上加斤。

作为替代,在2001年8月,房委会曾经推出“长者租金津贴计划”,为合资格长者申请人提供租金津贴以代替公屋编配,但由于反应不理想,2003年中止计划。

2008年起,本港通胀加剧,㓥房租金亦乘势不断上升,呎租直迫豪宅。民间团体如社区组织协会,及多个民主派政党如民主党、民协等,要求政府推出租金津贴的呼声愈来愈高。

不过当时政府并未积极回应。2008年3月10日的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会议上,时任运输及房屋局副秘书长周淑贞提到,政府的政策是让私人住宅租务市场自由运作,没有能力负担私楼租金的市民可申请公屋。当时官员这番解说也不算太过“何不食肉糜”,因为当时公屋的平均轮候时间只是1.9年,达到3年上楼承诺绰绰有余,政府亦继续放宽单身人士申请公屋的入息限额,助低收入人士加快上楼。

据了解,政府拟推出租金津贴,以纾缓住屋压力。(资料图片)

公屋轮候时间拖长 建制派加入要求租津

所以,有关租津的问题原封不动。但2009年起,本地私楼楼价急升,连带中产阶级都出现置业困难,要付昂贵租金租住私楼,有关租津的讨论,亦扩展到中产。

当时其中一个理据是,在董建华年代,政府推出了居所贷款利息扣除的政策,市民偿还自住物业(主要居所)贷款的利息部分,可向政府申请扣税,现时上限为20个课税年度。所以对于一众难以支付首付上车、租住私楼的市民而言,自然会心生疑问:既然政府对有楼阶级提供扣税优惠为“楼奴”减压,对“租奴”又是否应拿出同应的优惠政策?

问题到2012年左右更加表面化。因为当时公屋供应短缺,轮候时间愈来愈长,“3年上楼”政策目标开始达不到。整个房屋问题由基层到中产都相当严重,租住私人物业的市民更是深受其害。

该年3月的立法会会议上,多名建制派议员如民建联陈克勤、工联会王国兴等,都加入批评政府未能妥善照顾无住公屋的基层市民。陈克勤明言,政府应向公屋轮候册上的市民提供租金津贴。在同年梁振英上任特首后,民建联11月提交施政报告建议时,再提出住所租金应用作扣税,以10万元为上限。

本港房屋问题严峻,公屋轮候时间高企。(资料图片)

租津牵动租管议题 政府恐弊大于利

政府拖足这么多年都不推租津,让租务市场“自由运作”只是表因,有一个更现实理由。因为在租金水平不受限制下,“自由市场”内的业主,眼见政府推出津贴,租客承担能力提高,自然便会调高租金“分享成果”,到最后津贴只落到业主手中。所以讨论租津的过程中,租金管制是同样难以避开的议题。

不过重推租金管制,正是政府非常不想见到的。政府在1998年取消租金管制时,提出的理据是长时间限制租金水平,对旧楼业主不公平,亦令业主不愿维修物业。而在其他地区也有例子指出,政府严格限制租金后,可能会导致业主嫌烦不肯租出宁可卖盘,或是在租屋时出现“拣客”情况,又或者巧立名目收取其他杂费,反过来令租楼人士受影响。

2014年12月,长远房屋策略记者会上,时任运房局局长张炳良亦提到,政府一直有聆听租务管制、租金津贴等建议。不过他提出,要思考政策“是否真的能帮助我们想帮助的市民,而不会造成弊大于利、或未见其利先蒙其害。”而租管实际上不会增加供应,当租管问题卡住,租津实际上也很难见到显著效果。

但即使政府未积极回应,但租津问题继续是近年政党“强烈要求”的政策。民建联上月发表的调查指出,六成七受访者支持重推租管,近七成半支持租金扣税,该党立法会议员郑泳舜进一步建议政府,向租住私楼的公屋一般申请者每月发放租金津贴,减轻租金负担。

郑泳舜早前建议,向已轮候公屋超过三年,并通过申请公屋资格覆核,正租住私楼的公屋一般申请者每月发放租金津贴。(陈欣彤摄)

政府拒推多年 改变立场仍是“那个原因”?

所以,政府对于租津的立场过往一直很清楚,是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成效亦有疑问,因此未有拍板推行。但现时坊间流传的消息,是政府正积极考虑以收入划线,向合乎申请公屋入息资格人士发放租金津贴,即先帮基层,然而租金管制暂不考虑。外界自然会质疑,到底政府会有什么“妙计”,解决过往官方一直担心的问题,特别是业主趁机加租的问题。

因此,坊间也有猜测,认为因近日示威浪潮未平息,政府以为可派派糖为市民消消气,但与其再策划一些惊人新政策,落得如“明日大屿”般焦头烂额的田地,不如做“黄大仙”,对一些政党争取多年的福利“有求必应”,但求皆大欢喜,实际上有效无效是一回事,反正派糖之事,只消慷纳税人之慨而已。

▼2018施政报告重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