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施政报告传重推租者置其屋 4万蚊做业主不是梦?
《逃犯条例》相关争议未息下,建制派人士近日纷纷为政府出谋献策,以民生政策缓解政治纷争。其中民建联、前特首董建华牵头的团结香港基金等,都提出政府应该重推租者置其屋(租置)计划,让公屋租户自行购置单位,后者甚至建议新建公屋可买可租。据报,新一份施政报告有可能重推“租置”。
租置计划本身正是董建华担任特首时期推出的政策,容让居民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公屋单位,旨达到7成港人自置居所的目标,当时最便宜的公屋单位仅售4万元。但后来政府政策方向大转,不再介入房屋市场,实行数年后计划便叫停。再加上租置实行下来会导致公屋业权“大兜乱”,随著楼龄愈趋老化,产生大量管理、大维修等问题。即使社会一直有声音要求重推租置,但都不得要领。而更大的问题是:公屋租户本身的住屋问题本身就不逼切,政府若重推租置,政策目的又是甚么?
延伸阅读:【逃犯条例】团结香港基金倡“港人组屋” 重推租置市价25折买楼
租置单位售价低至5位数 碌卡可直接“full pay”
回归初期,当时整体社会风气较倾向自由市场,认为政府作为全港最大业主,应“释出公共资产价值”,让公营房屋在市场自由流动。在这背景下,董建华在1997年施政报告提出“在十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的政策目标,租置计划就是政策的两大元素之一(另一项为八万五建屋目标)。
房委会于同年12月推出租置计划,折上折(折扣加折旧)之下,最便宜的可达市价一成二,有较小的单位,售价低至约4万元,几乎可说是“执笠开仓大平卖”。当时坊间甚至打趣指,单位售价连信用卡信用限额都未必超过,市民可以直接碌卡“full pay”买楼。
计划一共涉及39个屋邨约183,700个单位,都是在1982年至1994年间落成,如马鞍山耀安邨、青衣长安邨、大埔富善邨等。截至2018年中,已卖出逾14万个单位,认购率达7成多。
延伸阅读:调查:八成七公屋居民支持重推“租者置其屋计划” 民建联倡重推
楼价大跌政府改变政策
租置政策的原意,是让租住公屋人士以可负担的价格自置居所,齐齐成为“有产阶级”皆大欢喜。不过由于楼价于金融风暴后大跌,政府于2002年推出“孙九招”,叫停一系列公营房屋政策,其中一项包括终止租置计划。自2005年8月推出最后一期后,就再没有新的租置屋邨。
如果放诸今日,即使以现时楼价,已经不太可能出现当年数万元即可做业主的“神话”,但以团结香港基金的建议,取市价二五折,售价仍然比外面的私楼、居屋甚至绿置居便宜得多,一个租置公屋单位随时数十万元就“有交易”。再加上,房委会和房协又不时会收紧公屋富户政策,相信仍会有不少租户会对租置感兴趣。
根据民主党今年4月至5月的调查,近六成公屋住户表示会考虑购买自住的单位;民建联7月作的调查,更指有近87%受访者支持重推租置。
政府多次拒绝重推
自2009年前后楼价不断上升,脱离大众负担能力,不同的政党、民间团体早已多次建议政府重推租置计划,如公屋联会于2011年就提出此观点。部分经济学者如王于渐亦认为,重推租置可以让更多人分享楼市升值,并增加市场二手单位供应云云。
不过政府官方的立场一直都是否定。2012年10月,时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回应时任议员陈婉娴提问,指出重推租置会减少可编配的公屋数目,轮候公屋时间会更久;在混合业权下,房委会亦难以落实管理政策,因此政府没有计划重推。2013年的《长远房屋策略》咨询前,督导委员会亦提出上述论据,认为不应重推租置。
针对公屋居民的置业需求,政府会宁可将新建公屋整幢出售,变成资助出售房屋。2015年推出“绿置居”先导计划、林郑月娥上任后将绿置居恒常化,正正是采取公屋的建筑水平、但用比居屋更大的折扣率(现为市价四二折),吸引公屋租户购买。
延伸阅读:政府研重推租置计划 短期内或将收回单位转绿置居发售
公屋租户本身就无住屋问题 重推租置真可平息民愤?
直至今年7月底,有传媒引述消息指,政府为平息民愤,正研究重推租置计划,望短期内帮助更多市民上车。据《香港01》了解,政府内部曾作相关讨论,至今仍未有定案。不过明显可见,政府过往的立场是完全不打算重推租置,但社会状况一变化,就将一项早已否定的政策重新拿出来,很难不令人联想是“病急乱投医”。
当然,目前对重推租置最大渴求的,是一些正在租住公屋的户主。然而,这些人本身已用极便宜的价钱租住公屋、住屋问题已经不大,由租住变置业,其实就是让他们变成有产阶级,兼且不用受富户、宽敞户等政策影响而已。先不论用民生政策去解决政治问题是否行得通--即使假设行得通,到底这能否帮助对社会现状最不满的青年阶层?
▼2018年施政报告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