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奴最痛负资产 半世纪按揭花款多 二按120%按仲有按上按

撰文: 李彤
出版:更新:

港人为一个安居之所,花光毕生积蓄追逐方寸之地,过去几十年,更要经历楼市风高浪急大起大落之苦,其中催生楼奴的楼宇按揭措施,亦恍如一把双刃剑,让不少人圆梦上车置业成家立室,但1997年一场亚洲金融风暴,也令十万人因资不抵债沦为负资产,银行体系亦受重创。汲取过去惨痛教训,自2009年起,政府与金管局逐步加强压力测试及收紧按揭限制,为市民及银行设下安全网,惟楼价飞升,发展商“见招拆招”推出极高成数二按破解金管局防线,诱使更多楼奴加入追逐砖头的游戏,亦为楼市带来爆煲的隐忧……

随着物业成交及转按数量减少,银行的楼宇按揭业务生意正逐步萎缩。(资料图片)
当时(90年代)一层楼值100万,付20万元首付,不久升值至200万,赚得的资金足够应付买多3个单位的首付,结果不少人就这样“楼叠楼”投资。
中原财务董事总经理 梁理中

楼宇按揭几乎与所有买楼人士息息相关,对用家而言,它可是一条上车捷径,让人提早安居乐业;对于炒家,它可“以小博大”,90年代楼市泡沫,不少人看中九成甚至九成半的高成数按揭优势,图揾快钱,中原财务董事总经理梁理中忆述:“当时一层楼值100万,付20万元首付,不久升值至200万,赚得的资金足够应付买多3个单位的首付,结果不少人就这样‘楼叠楼’投资。”

牛头角淘大花园于03年沙士时,楼价跌至史无前例的低位,平均呎价仅千余元。(资料图片)

金融风暴后 负资产遍地

惟楼市逆转,在97年10月至98年10月,短短一年间楼价急挫近五成,不少业主霎时沦为“负资产”(物业市值低于尚未清还的楼按借贷) ,一个单位资不抵债尚且可勒紧裤头,但同时“孭住几层楼”,连同其他私人借贷,加上银行开始“Call Loan”(要求借款人提早还款),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结果是银主盘遍地开花,负资产业主“跳楼”、“烧炭”新闻时有发生,楼市更展开长达6年的跌势,于03年负资产更录得逾10万宗。

楼价飞升 超越通胀薪酬加幅

为免重蹈覆辙,金管局自2009年至2015年间合共推出 7 轮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收窄各类银码的住宅按揭成数上限、规定按揭贷款年期上限划一30年、收紧利率压力测试下的供款与入息比率等,并首度将按揭限制,伸延至非住宅物业,旨在提高置业门槛以淘汰实力不足的买家,保护银行体系及遏抑炒风。

有见上车需求强劲,发展商近年纷纷推二三百万元的㓥盘,再配以高成数二按优惠,吸引资金非充裕的年轻客群。(资料图片)

不过,近几年的楼价尤如脱缰野马持续𩙪升,升幅更超出通胀及薪酬加幅水平,市民连负担首付亦遇上困难,年轻人即使不去旅行亦大叹“上唔到车”,社会更出现大学生未毕业已抢先排队轮公屋、“婚后分居”(结婚后各自与家人居住) 或“成功需父干 ”(靠父母支持首付) 等现象,即使置业可享低息环境,但每月的供楼支出又令港人变成彻头彻尾的“楼奴”。

本港多种按揭计划
   计划 内容
1 外币按揭 早在港元与美元挂钩前出现,卖点为低息,如美元或澳元按揭
2 定息按揭 银行提供的定息期偏短,不流行
3 综合利率 (C Rate) 不获银行界支持,不流行
4 最优惠利率按揭(P按) 较稳定,2006年前主导市场
5 银行同业拆息按揭(H按) 较波动,但实际息率低于P按,且设封顶位,2009年起成按揭主流

 

发展商二按破金管局防线

不过,即使政府推出多项措施,香港的发展商仍能钻空子逐一破解,务求将更多市民卷入楼奴漩涡。面对市场“上车”的庞大需求,90年代兴起的二按,近年再度被发展商加以“强化”,用作新盘吸客措施,且愈变愈多样化,如发展商透过旗下财务公司为买家提供二按、减低其首付成本,甚至提供不涉及银行的一按,令个别楼盘提供高达120%按揭,业主“借凸楼价”;亦有新盘以免压力测试甚或标明包批贷款作招徕,等同将金管局的限制击破。

另外,部分业主又会用“自己的方式”借到尽、甚至借凸。例如在银行的一按基础上,除按揭保险外,再以其他俗称“财仔”的财务公司进行物业借贷、即“按上按”,个别更可造十多按,惟此类财仔一般不受金管局规管,且爆煲机会大。

楼奴是要当上大半世的,试问除结婚证书外,人生有什么合约比楼宇按揭合约长。
香港业主会会长 佘庆云
为了避免重蹈97年楼市爆煲的覆彻,金管局近年多度提高按揭门槛。(资料图片)

佘庆云:楼市仍有爆煲风险

曾协助不少负资产人士的香港业主会会长佘庆云说,现时发展商的做法并不理想,“120%按揭等同唔使钱买楼,反映发展商亦唔睇好后市,想尽快散货”。

他认为,楼市仍有爆煲风险:“层楼一供供30年,首十年都系还紧利息,30年内发生什么事冇人知,市场不景气,美国一定加息,万一减薪、裁员,点供楼?”他形容,按揭既有利楼市、帮助置业,同时亦是一个陷阱,“楼奴是要当上大半世的,试问除结婚证书外,人生有什么合约比楼宇按揭合约长?当你签下楼按合同时,不单只是按层楼,而是将你整个人的生活方式,亦投进去该份合同去了”。

长者逆按揭料成主流

梁理中则认为,近期高成数按揭花款仅属 Gimmick(绰头),原理近似过渡贷款(Bridging loan),料为短期手段,而真正采用的买家占不足一成,“楼宇按揭不应该成为一种销售手法,令其变质”。他相信,在自由市场下,发展商会宁愿直接调整售价,而不倾向利用按揭手段吸客,长远亦不应投放太多资源在按揭业务上。

但梁理中承认,本港按揭市场现时并不正常,银行按揭业务正在不断萎缩,料未来主攻长者银发市场的“逆按揭”将主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