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排变实验室 养鱼户用显微镜找寄生虫对症下药 存活率增至五成
鱼不会说话,当被寄生虫缠身,反应变得迟钝、食欲减退,不同器官受到鱼病损害,异常行为道出了其不适。
过往依赖养鱼户凭肉眼及经验为鱼诊症,即使养鱼经验达30年,罗广财仍说“估中机率只有两、三成,明明是寄生虫,若错用抗生素处理,就如头痛医脚,浪费金钱”。
为协助养鱼户及早预防鱼病爆发,渔护署在2010年起向他们免费借出手提显微镜,在今年5月为新型显微镜额外增设无线显微镜摄录机,鱼腮及皮肤粘液样本影像可直接在手提电话上观看,同时可拍下照片及短片。目前署方已借出三套新型手提显微镜,期望日后26个鱼类养殖区各自至少有一部,方便养鱼户间交流、互助。
以往常断错症 加大损失
大埔盐田仔养鱼户罗广财是新款手提显微镜及无线显微镜摄录机的首批用家之一,令鱼排顿成小型实验室。罗说,传统做法是用肉眼辨别从外地购入鱼苗健康情况,但当海鱼出现异常行为,未必能百分百分辨是被寄生虫咬还是细菌感染,亦曾因鱼病严重程度已达“末期”,一批鱼苗仅死剩一两成,损失数万元。他续指,初使用时未能掌握寄生虫的生长周期,以为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足以杀光小瓜虫,岂料虫蛋不受影响,在欠持续观察下终引致大规模死鱼,无奈地说“用钱买经验”。若无法辨别鱼病,罗只能找渔护署职员到鱼排检查,但从联络、安排时间及渔船出海,至少再多等24小时,叹言“迟去医,死亡率只会更高”。
由肉眼改为显微镜检视,罗广财说数分钟可判断是什么寄生虫,但只能单起一只眼、透过接目镜观察,需求助时也只能把手机镜头靠向接目镜拍摄影像,再发送给渔护署请教应对方法及通报鱼病情况,清晰度偏低。
显微镜wifi连接手机 可拍片影相
渔护署在今年5月起借出三套新型手提显微镜,除了盐田仔,芦荻湾及榕树凹的鱼类养殖区各有一部,让养鱼户先自行采集鱼腮及皮肤粘液样本,放在手提显微镜上观察及办认寄生虫,亦可透过新增的无线显微镜摄录机及手机wifi功能,即时在手机上浏览影像及存档。罗广财说,“起码知道是虫害还是细菌令鱼身溃烂……经验不足的年轻渔民可把照片或影片发送给资深渔民或渔护署,即时获告知处理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罗认为及早处理寄生虫后,由鱼苗长大成鱼,存活率由两三成增加至五成以上。
计划服务对象是养鱼户,但深湾养鱼户梁锦明指未曾听闻有关计划,反问记者“真的可以免费、永久借用?如是,我都想借一部!”他说,初入行时对海鱼寄生虫的认识皮毛,突然有一个星期三、四成鱼苗相继死亡,损失数万元,后来看书才估计是寄生虫引致,又花了一千多元购入显微镜协助判断,后来因器材老化及养鱼量减少才弃用。渔护署解释,参与计划的养鱼户须有基本操作显微镜的知识,正透过社交媒体、举办养鱼户讲座及工作坊,以及定期探访各区的渔场,向养鱼户宣传有关计划及提供使用显微镜的培训,有需要时会增加手提显微镜及无线显微镜摄录机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