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管理】检讨报告出炉 倡新校监、校董要培训3至6小时

撰文: 邝晓斌
出版:更新:

近年轰动社会的兴德学校“影子学生”丑闻、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澳大利亚游学团帐目混乱风波、东华三院李东海小学林老师堕楼事件,矛头直指2005年起推行的校本管理政策。校本管理政策专责小组今日(8日)公布检讨报告,总共提出27项建议,涵盖改善管治质素、加强学校行政效能及改善投诉机制。
报告建议设立校监、校董培训“软指标”,2019/20学年起试行四个学年,新任校监需在首年内参加最少6小时培训,新任校董则需在首年内参加最少3小时培训。小组主席雷添良认为,强制参加特定时数的“硬指标”并非最合适做法。

校本管理政策专责小组公布检讨报告,当中建议设立校监、校董培训软指标。(李泽彤摄)

校本管理政策专责小组于2017年11月成立,小组主席由教统会主席雷添良担任。雷添良今日在记者会中表示,专责小组的结论是学校、法团校董会在校本管理制度运作上已累积一定经验,大致运作畅顺,惟同时承认“并非百分百无问题”。

报告建议,建议设立校监、校董培训“软指标”,2019/20学年起试行四个学年,惟相关安排并非强制性质(详见下表)。

校监及校董培训“软指标”建议

  新任 现任/曾任
校监 在首年内参加最少合共6小时的培训 每年参加一项最少两小时的培训
校董 在首年内参加最少合共3小时的培训 每年参加一项最少两小时的培训

 

雷添良直言,咨询期间曾分别收到“软指标”及“硬指标”的相关意见。小组成员研究后认为,强制参加特定时数的“硬指标”并非最合适做法,原因是有办学团体反映校董职务属义务,若设“硬指标”,在寻找合适校董人选时,或会碰上很大困难。

培训时数非封顶 办学团体可自行调整

被问及培训时数会否太少,雷添良指最新建议是“不少于”某个时数,并非封顶时数,办学团体可自行因应实际情况而调整。至于如何确保校监或校董的培训时数达标,雷添良建议,学校必须将培训资料存档,以便当局于实行后第二个学年的中期及终期检讨时查核。

目前教育局有委托大专院校举办校董培训课程,修毕整个课程一般需时9至15小时,但小组提出的“软指标”建议,对培训机构、内容或师资等并无硬性要求。小组成员叶成标表示,相关时数只是基本要求,办学团体可以自行安排外间机构提供培训,不会强制校监或校董参加大专院校的培训课程。

校本管理政策专责小组主席雷添良(李泽彤摄)

另外,报告建议办学团体可建立“学习圈”及“沟通群组”,加强彼此支援;同时开放培训课程予办学团体属校的校董参加。小组同时建议,当局应复办每年一次教育局与教师的区本小组讨论会,促进专业交流。

因李东海小学悲剧 建议项目由20项增至27项

由于本年3月发生李东海小学林老师堕楼事件,雷添良指专责小组决定加开会议,处理与教师投诉机制的相关问题,建议数目亦由原本的20项增加至27项。

处理投诉机制方面,专责小组引述,现时教育局已成立“学校投诉覆检委员团”,由当中的成员组成独立覆检委员会,覆检由家长、学生或公众人士提出与学校一般日常运作或内部事务相关投诉。

校本管理政策专责小组成员黄嘉纯(李泽彤摄)

建议扩大“覆检委员团”负责个案类别

专责小组又建议,教育局可扩大“学校投诉覆检委员团”负责覆检的个案类别,从只涵盖由家长、学生或公众人士提出的投诉,延伸至涵盖教师的投诉个案,让投诉人或被投诉人双方得到独立、客观和具公信力的覆检结果。

专责小组指,覆检委员团的成员来自教育界及非教育界,小组认为由相关成员覆检教师投诉个案,可“加强覆检结果的独立、客观性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