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管理】实施14年有自主无自律 “挂名”校董遭质疑缺乏监管
近年发生不少令人注目、涉及校本管理的问题 ,兴德学校“影子学生”丑闻、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澳大利亚游学团帐目混乱风波、东华三院李东海小学林老师堕楼事件,无一不轰动社会。教协及部分教育界人士将矛头直指2005年起推行的校本管理政策,指斥种种迹象显示该项政策存在缺陷,例如权力过度集中于办学团体校董,导致包庇校长之嫌,造就“土皇帝”,但有资深校长呼冤,强调校长是权力愈大、责任愈大。众说纷纭,究竟香港教育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社会亟待答案。校本管理政策于2005年推行,目的是透过权责下放,让学校有更大自主权,更灵活地管理校务、运用资源和计划学校的发展。教育局当时说明,鉴于学校的教育质素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因此,学校获得更大自主权后,必须有更高透明度和问责性,让社会人士得知学校的整体表现及其能否善用公帑。然而,近年发生不同涉及校政混乱事件,令社会大众质疑,校本管理是否过分宽松。
2017年8月,位于屯门的兴德学校被揭有“影子学生”,校方批准29名从未上课的学生升班;校长陈章萍又被揭要求教职员于请假后提交饼卡,有老师请假1.5日,交9张相当于450元的饼卡。事件曝光后社会哗然,最后教育局委任11名校外人士为校董、罢免陈章萍。
2018年10月,沙田围吕明才小学(沙吕小)被揭帐目混乱,校长薛凤鸣被指擅自挪用澳大利亚游学团的费用,将款项存入老师文雁菁私人户口。今年4月初,校董会成立的独立调查小组公布调查结果,证实学校游学团的行政及财政安排违规及监管不足,但认为“无证据显示”涉事校长及老师挪用公款。
法团校董会规模不宜过大
《教育条例》规定,所有资助学校推行校本管理政策,须成立法团校董会,成员包括办学团体校董、属当然成员的校长,以及必须包括教员、家长和校友校董,并需符合特定席数比例(见表)。教师、家长、校友校董必须透过公平选举方式加入法团校董会,并享有与其他校董相同的参与权、发言权和投票权。
校董会成员均要定期参与法团校董会会议,讨论学校事务,参与制订学校政策及整体管理工作,并根据其专业知识和前线经验,从不同持份者角度,向法团校董会提供意见。
杨润雄曾提出法团校董会需考虑组织会否过大
法团校董会可因应需要,修订章程以增加教员、家长及校友的校董。然而,教育局局长杨润雄3月于立法会回应“检讨校本管理的推行”议案时表示,法团校董会必须考虑组识会否过大,难以有效运作,法团校董会的讨论议题则应聚焦学校发展方向和策略,避免沦为各方争取利益或处理投诉的平台。他又指出,校监作为法团校董会的领导,须带领校董会制订学校的教育政策、计划和管理学校财政及人力资源,校长则须跟从校董会订定的政策领导教职员团队,处理一切事务,“在校本管理制度下,校长是受到一定程度适当的制衡……机制上,法团校董会有适当的制衡,监察学校的运作,令校长适当地运用权力,履行其职责。”
办学团体校董人数最高可占总人数六成
从学校规模、功能到处理投诉的机制,校本管理及法团校董会均有层层规定,为何仍会出现“土皇帝”争议及使人觉得学校监管不足?仔细参看法团校董会的组成,办学团体校董人数最高可占总人数六成,若相关校董与校长“同声同气”,甚或包庇校长,法团校董会或会失去制衡及监察角色。这从沙吕小游学团帐目混乱的例子可见一斑。有关沙吕小的事件发展,教协早前引述消息指,校长薛凤鸣曾因事件而提出请辞,办学团体浸联会曾于本年1月,向该校校董会建议接受薛凤鸣的请辞,但有办学团体校董以独立思维为由,称“不用理会办学团体的意见”。
依足程序办事“难出现土皇帝”
有“校政专家”称誉的资深校董雷其昌指,事件突显办学团体委任校监、校董时,态度应更认真审慎。他认为,法团校董会各成员应熟悉条例,单看今次事件,包括校监在内,整个校董会均需为事件负责:“(沙吕小)校监做错但不承认,没有羞耻之心、没有认真处理投诉和问题……办学团体应该采取行动,解除校监职务,要其承担责任!”
雷其昌曾多次获教育局委任,进入校政混乱的资助学校进行“整顿”,近年以处理2017年“兴德学校风波”最为人所熟悉。他接受《香港01》访问时强调:“如果认真依照规例运作,法团校董会制度本身无问题。”但据其观察,部分规模较大的办学团体委任的校董,只是“挂名”形式,根本不懂如何监管校长,“很多法团校董会缺乏上述制度,导致有教师认为学校出现‘土皇帝’。”
“校本管理政策专责小组”成员之一、教联会主席黄锦良有类似看法,他指,校本管理精神一直行之有效,相信大部分学校的法团校董会能履行职责。但他承认,校本管理政策落地推行时,部分办学团体浮现“管理问题”,部分校董未必具备校政专业知识,校董会的监管角色便会失衡。问及会否令校长成为“土皇帝”时,黄锦良笑称,校监解雇校长,实际上比校长解雇教师更容易,他同时强调,教师与校长其实是合作伙伴:“如果教师与校长持续对立,整个教育界都会输晒。”
除了“土皇帝”之说,办学团体委任校董人数最多可占总数六成的安排亦受非议。从沙吕小事件看,是否反映这比例导致校董会权力过分倾斜办学团体?雷其昌并不同意,他说,办学团体当初都是有心办学,才愿意贡献财政资源和精力,因此有必要维持相关校董比例,以保持其办学方针及特色。
若教员校董、家长校董、校友校董不问校政会沦橡皮图章
雷其昌更看重的是校董会内以选举产生的教员校董、家长校董、校友校董,以及由校外人士出任的独立校董是否发挥作用。他直言,若这批校董不提意见、不问校政,便会沦为橡皮图章,而部分所谓独立校董实际上与办学团体关系密切。他认为,当局检讨校本管理制度时,可考虑设立条文规定独立校董应与办学团体无关联,“独立校董应该真‘独立’,政府应该说得更清楚。”
教员校董不应因为担心升职等问题而沉默
对于家长校董,雷其昌表示他们处理校政时要根据事实,发挥公正处事作用:“尊重校监、校长一回事,但公正处事是另一回事。(校董)一定要监察整个财政开支,套用到沙吕小风波,一早应该发声!”另外,教师与校长对校政有不同看法十分正常,雷其昌强调,教员校董不应因为担心升职等问题而沉默,“在沙吕小事件上,如果我有票,一定会投反对,至少表态后会写入会议纪录。”他忆述自己在教育局任职时,曾以工会代表身份,向当局争取雇员权益,“(反抗上司)必然有担忧感觉,要懂得平衡,做正确的事。”
除了沙吕小及兴德事件,今年3月发生的东华三院李东海小学林老师堕楼事件亦轰动全港,饱受压力的林老师曾向校董会、办学团体及教育局投诉,但求助不果,最终酿成悲剧。教协批评教育局过度以“校本”为由,将责任推诿给学校,既令学校无所适从,亦可能导致权力误用。教协认为政府应纠正这种心态,对此,杨润雄重申,教师向教育局提出所有对学校的投诉一直由教育局处理,没有因为推行“优化学校投诉管理安排”而作出任何改变。
相关文章:【校本管理】违规罚则存局限 专责小组加开会议 暑假前交报告
上文节录自第16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5月20日)《有自主无自律 “挂名”校董缺乏监管》。
重温《香港01》周报有关教师压力问题的专题报道:【老师压力.一】做到崩溃是常事 现职老师:不要妄想学校会帮你【老师压力.二】教育界成修罗场 教师工作琐碎无尽头【老师压力.三】前校长:要知道想办什么学校 校长不一定是坏人【老师压力.四】校本管理如双刃剑 林老师悲剧是孤例还是常态?【老师压力.五】不敢投诉怕饭碗不保 谁知教师的辛酸史?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