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回顾6.9大游行一个月 林郑三度错失拆弹时机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争议,从一个月前的今日开始升温,变成政治“完美风暴”,香港经历五次大规模游行,催泪弹两现香江,示威者占领马路、包围警总、冲击立法会。林郑月娥先强硬指冲突是“暴动”,到后来“暂缓”修例,但绝口不提“撤回”,从强硬到“道歉”。
民愤在七一当晚升至最高,示威者冲入立法会,部份设施被破坏。那夜凌晨林郑四点见记者,谴责暴力冲击立法会的同时,被多番追问下依然无回应接连有年轻人轻生的问题。在这一个月来,林郑三度企硬,最终错失回旋空间,令事态难以收拾。
到昨日(8日)四名自由党荣誉主席建议党主席张宇人辞任行会,政治角力仍有变数。持续一个月的争议和冲突,并无“大台”组织者,“和理非”和“勇武派”示威者,即使对运动走向各有理念,却有“不笃灰、不割席、不谴责”的口号,重新合流。一个月来,香港人流汗、流泪、流血,这场回归后最强政治风暴,仍待解决良方。
延伸阅读 01新闻拆局
【逃犯条例】反廿三条 vs 反修例 为何林郑至今仍未能挽回局面?
港府3月底公布《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引起极大争议,反对声音愈来愈大。经历政府见完商界后修改部份内容,但拒见大律师公会等团体,以及立法会的法案委员会“闹双胞”,政府依然决定6月12日“直上大会”二读。二读前的周日、6月9日的大游行,《逃犯条例》修订的法律争议终演化成政治风暴。
6.9大游行敲响政治警号 林郑继续硬闯关
6月9日游行,不同阶层和政治光谱的市民均有参与,参与人数众多,令全港交通瘫痪,远至新界西的过海巴士站都大排长龙,游行要提早在2点半从维园出发,到龙尾到达立法会终点已接近10点。民阵公布游行人数是103万,远超2003年反对《基本法》23条立法的50万人;警方则指高峰期有24万人。
大游行后,港府发声明,不但没有安抚上街市民的情绪,更指草案会“如期在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激起在立法会停车场外的示威者的情绪,凌晨12点一过就有警民冲突。不过林郑月娥在日间见记者时态度强硬,表示会全面追究冲击事件,并坚持修例。
612金钟冲突 警用橡胶子弹、催泪弹清场
民怨升温,不少市民响应网上号召,在6月12日恢复二读当日“罢工罢市罢课”并包围立法会。早上7点至8点,示威者占领龙和道和夏悫道,并不断有其他市民加入,2014年雨伞运动时的伞海、连侬墙再现。
当日在下午3点后,示威者开始冲击警方防线,进入早已封锁的立法会示威区,有人投掷砖块和铁通。但警方很快重夺示威区,继而出动催泪弹、橡胶子弹、布袋弹,在金钟全方位清场。催泪弹从两边夹击中信大厦外、民阵获得不反对通知书集会的“大台”,大量示威者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争相走进附近的中信大厦,险酿人踏人惨剧。大部份示威者在傍晚退至中环方向,午夜陆续散去。
林郑第二度展示硬姿态 下午哽咽晚上狠批“暴动”
当日早上8点半,林郑月娥在礼宾府接受无线新闻专访,在访问中谈及被批“卖港”时一度哽咽流泪,但她态度仍然强硬称不会撤回草案。但访问播出之时,已是下午5点半,催泪弹早已吹遍金钟。到晚上8点,她更发表电视讲话,三度称金钟一带的警民冲突为“暴动行为”。
林郑的强硬态度,加上612当日警方朝人群发射催泪弹,以及示威者中橡胶弹流血、被当头喷椒等画面不断传播,更有受伤求医的市民在医院被捕,令民怨进一步升温。612大规模冲突翌日,警务处处长卢伟聪见记者,依然将金钟冲突定性为“暴动”。
6月15日记者会绵里藏针 三度企硬撑警执法“天公地义”
但到14日,行会和建制派开始改口吹和风,认为可以暂缓修例,到15日林郑月娥见记者,正式宣布“暂缓修例”,直至政府完成沟通解说为止。然而“暂缓”操作并无纾缓民愤,反而她在记者会中指警方执法“天公地义”,赞成警方的“暴动”定性,只向建制派致歉,不断强调初心却绝口不向市民道歉的种种言辞,更加令民怨升温。
记者会当晚,一名反对修例的市民,在金钟太古广场挂标语后堕楼身亡,令不少反对修例的市民感到悲痛。
616游行人数大增 要求撤回修例、暴动定性等诉求
6月16日,民阵再发起游行,要求完全撤回修例、释放被捕者、追求警方开枪责任、撤回暴动定性和林郑下台五大诉求。在愤怒和悲伤的情绪下,人数再次打破纪录。
民阵指游行人数接近200万人,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多人的一次,比1989年5月28日声援北京学运全球华人大游行的150万人还要高。当日铜锣湾至金钟多条主要干道都挤满人,但警方只统计原定游行路线的人数,指高峰期有33.8万人。
“暴动”描述改口无助降温 示威者包围警总
616游行当晚,林郑先在新闻稿“致歉”。之后警方率先华丽转身,卢伟聪改口说并无暴动定性,只是五人涉暴动罪被捕。6月18日林郑亲身见记者,没有鞠躬、没有落泪,对着镜头说出“今日非常诚挚、非常严肃、很真诚地向香港每一位市民致歉”,对暴动的描述已改口的卢伟聪口径一致。然而她被记者多次追问下,口中依然没有说出“撤回”二字,亦拒绝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诉求。
林郑的“道歉”示威者并不收货,一周内两度包围警总。示威者亦趁G20(20国集团峰会)在大阪举行前,在全球各国登报宣传香港的示威,并发动到各国领事馆游行,行动一呼百应。
6月30日,撑警集会,有市民和记者被撑警示威者袭击。616至七一回归纪念日前,林郑一直没有再公开露面,只会见建制派、警方高层,却不回应泛民主派议员的会面要求。不过多日来接连有年轻人轻生,怀疑与修例有关,然而反对修例市民的诉求没有得到回应,民怨依然没有纾缓。
七一示威者冲入立法会
示威者的怒气在回归22周年纪念当日,升至最高点。示威者原本打算扰乱升旗仪式,惟警方在金紫荆广场的严密布防,林郑月娥等嘉宾改在会展内看直播。
七一大游行原定下午举行,但早上已有示威者在立法会外聚集,约下午1点开始撞击立法会玻璃幕墙,多名民主派议员劝阻不果。当日七一游行,民阵指有55万人参与,警方指高峰时有19万人。由于立法会被冲击,游行重点改在中环遮打道。游行后,愈来愈多示威者聚集在立法会外及金钟夏悫道一带。
晚上9点前,驻守立法会铁闸的防暴警察突然撤退,而示威者终于冲入议会大楼,他们毁坏回归后立法会主席的肖像、涂黑会议厅内的区徽、撕毁《基本法》,又破坏部份电脑系统,但大楼内的文物就丝毫无损。至晚上11时,警方表明会清场,会议厅只剩下四名示威者“死守”,最后大楼外的示威者坚持“要走一齐走”,冒险冲入大楼将死守的人擡走。几乎同时警方在龙和道、夏悫道释放催泪弹清场,凌晨示威者陆续散去。
九龙区大游行后 旺角再现警民冲突
立法会史无前例被冲击,林郑月娥亦破天荒凌晨四点在警总见记者,她谴责暴力,但记者多次提问她对有人轻生有何看法,她就绝口不提。七一后一星期,林郑开始私下约见年轻人,但坚持闭门会议,让多所大学学生会断言拒绝。
到7月7日,九龙区大游行,以高铁站为重点,警方严阵以待,高铁更停运半日,最终游行和平进行。不过解散后示威者从尖沙咀沿弥敦道行道旺角,警方在亚皆老街、2014年占领旺角的位置严密布防。到夜晚11点示威者后退时,警方突然推进清场。当晚的警民冲突,示威者无铁通、无砖块,而警方不出示委任证和警员编号,令示威者流血受伤的画面,再一次不断在新闻报道中重播。
和理非、勇武合流 “不笃灰、不割席、不谴责”
连日的示威中,并无“大台”组织者,不少人在网上交流意见,再决定是否参与不同程度的示威。而对运动有不用取态的示威者,并无重蹈2014年雨伞运动时不断割裂,这次“和理非”和“勇武派”并无互相指责,更有“不笃灰、不割席、不谴责”的口号。
截至昨日(8日),林郑月娥在6月9日后,见过三次记者,加上回归酒会露面一次,但不少市民觉得她并无回应过市民诉求。政界不同人士均有发声,试图为局势找出路。
在冲击立法会后,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接受《香港01》和电视台专访,呼吁重启政改和特赦年轻人。行会成员罗范椒芬亦松口,说官员自愿问责辞职亦未尝不可。2003年成为拉倒《基本法》23条立法关键的自由党荣誉主席田北俊再有动作,他建议党主席张宇人,及行会成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辞去行会成员一职。
反修例酿成本港回归后最严重的政治风暴,至今已经一个月,反修例的市民怒气未有消除,对政府、警队的不信任加剧,政府仍待良方为事件找新出路。
历次反修例游行人数
日期 |
主办方公布人数 |
警方统计高峰时人数 |
3月31日 |
1.2万 |
5,200 |
4月28日 |
13万 |
2万2,800 |
6月9日 |
103万 |
24万 |
6月16日 |
200万 |
33.8万 (只统计原定路线) |
7月1日 |
55万 |
19万 |
7月7日 |
23万 |
5.2万 |
资料来源:民阵、九龙区大游行发起人、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