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医务所】不自觉想起冲突画面或患创伤后遗症 倾诉陪伴减风险

撰文: 麦凯茵
出版:更新:

近日社会气氛紧张,有人或对近日事件感到不安。若大家无法自控地在脑海中不断“回闪”(Flashback)事发现场的经过,或者频频发相关恶梦,便要留意是否患上“创伤后遗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如恐惧及不安持续超过一个月也未能回复应寻求协助。大部分的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后都可以康复。
根据医学文献指出,意外后有他人对患者给予支持和鼓励,有助减低患上创伤后遗症的风险。要克服创伤后的精神困扰有四大重点,同时家人、朋友也有四个应与不应的做法,包括应该给予对方时间说出事件等。

立法会议员邝俊宇对示威者送上拥抱。(资料图片 / 李泽彤摄)

因为逃犯条例修订的争议,近月本港社会发生连串冲突事件,有市民在网上发帖文指每日发恶梦,梦见事发的经过;另有人指,经过事发现场便会出现心悸、无法呼吸的情况。如果情况持续超过一个月,或是患上创伤后压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应寻求协助。

据青山医院精神健康学院副顾问医生崔永豪的文章指出,创伤后压力症是焦虑症的一种,当中又以女性较男性易患上,而事主在事件中身体受伤、差点丧命,产生强烈无助感等都会增加患上创伤后压力症的风险。而创伤后遗症的主要病征是事件的回忆不断地闯入脑海,患者会回避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情景,出现惊吓、难以入睡等的表现。

创伤后压力症有三大病征:

1. 不能阻止创伤情景从梦境或突然闯入脑海的记忆中,即出现“闪回”(flashback)现象;
2. 开始持续出现神经过敏的征状包括容易受惊吓、感到紧张、难以入睡。另外有部人是感到受压,及愤怒。
3. 事主会尝试所有可能勾起创伤事件的事物,包括害怕创伤事件在梦境内出现,而难以入睡。

病征可以事发后六个月内出现

崔永豪也表示,有些患者会否定由创伤事件引起的心理问题,并会变得感情麻木、对事物失去兴趣、远离朋友、孤立自己,甚至会失去事件的记忆。另外,事主由创伤事件发生到出现病征,可以长达数星期至数月的时间,但很少会超过六个月。

如何减低患上创伤后压力症的风险?崔永豪提到,其他人的支援对事主是很重要;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中心也建议,事主可以向信任的人士,如朋友、家人表达他们的情绪,感受。

认知行为治疗有助控制恐惧感 

治疗创伤后压力症,患者通常会接受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会让患者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再次面对创伤事件,有助患者面对及控制恐惧感。而药物治疗方面,则会使用一种调节脑内“血清素”的药物 SSRI。

 

 

金钟连侬墙上有不少市民写上打气字句,为香港人互相加油。(资料图片 / 卢翊铭摄)

四个方法帮助自己克服创伤后的精神困扰:

1. 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怪责自己;
2. 减少接触令自己不安的画面或资讯 ;
3. 找可信的朋友及家人倾诉,在安全感的环境下表达感受;
4. 避免独留在家中或停止社交及康乐活动。

若大家察觉到身边的人有精神困扰也可以提供支援。因为聆听及陪伴是最有力的心灵良方。而大家也可以借助一个疗愈的环境,尤其是亲近大自然会令效果事半功倍。

▼四个家人朋友应避免的做法▼

✗ 别告诉对方你明白他们的感受
✗ 指出对方仍然生存是“幸运”
✗ 尝试减低对方经历事件的影响力,如“这都不是太坏”
✗ 建议他们控制自己,振作过来

 

▼四个家人朋友应该的做法▼

✓ 留意对方在事后会否出应行为上的改变,如工作表现较缓慢、多请假等
✓ 留意对方有否愤怒、抑郁、失去兴趣、丧失工作能力
✓ 给予对方时间说出事件的始末
✓ 在对方说话途中不应中途插嘴,或利用自己的经验作例子

资料来源:青山医院“创伤后遗症”小册子

情绪支援求助热线及网站: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23892222

医院管理局精神健康专线:24667350

东华三院芷若园热线︰18281

撒玛利亚会热线︰28960000

社会福利署热线︰23432255

生命热线:23820000
生命热线(青少年专线):23820777

赛马会青少年情绪健康网上支援平台-“Open噏”24小时网上辅导:91012012(SMS)

利民会《即时通》:35122626

学友社学生热线:25033399

协青社 24小时青少年服务热线:90881023

香港辅导及心理学会:WhatsApp热线 62181084 / 92383400  (英语及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