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冲击】子女拒沟通家长感忧心 社工:以行动表达关心

撰文: 郑翠碧
出版:更新:

由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引发的风波仍持续,这场社会运动令部分市民出现情绪问题,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总干事曾展国指,至今收到42个求助,个案比2014年雨伞运动时更多,他相信现实中有更多有需要人士。
有市民“以死明志”,曾展国提醒,这方法未必可以带来甚么改变,“但生命就真系损失咗”。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总干事许丽明就提醒,死谏者并非希望令大家伤心,而是希望众人存有希望,鼓励示威者可引领运动走向光明。
有家长指因子女拒绝沟通而十分担心,许丽明指出,政见、立场有不同是正常,但相同的是双方仍然是一家人,建议家长可先聆听子女想法,避免作出判断,如担心交谈会出现冲突,就可以行动表达关心,令子女仍感到家人的爱。

不时在示威现场出现的许丽明指出,如家长担心与子女交谈会出现冲突,就可以行动表达关心,令子女仍感到家人的爱。 (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听众赵小姐致电港台节目《千禧年代》,称自己的子女不愿与自己分享想法,也不会交代去向,令她十分担心。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总干事许丽明表示,明白家长疼爱子女,却不知如何相处及沟通,她提醒,子女都会明白父母是爱自己才会责备,但子女很难接受到一个责备自己的人,建议父母可以先聆听子女想法,避免作出价值判断,“可以分享自己想法,但唔系要求佢接受。”

她又指,政见、立场有不同是正常,但相同的是双方仍然是一家人,父母可以与子女表达自己的担心,亦可透过行动去回应,“例如子女唔见咗几日,佢返嚟后未必要讲啲咩,即刻畀杯水、畀碗汤佢饮,佢会好感受到屋企系锡佢。要畀佢知,佢最后一定有条路,就系可以返屋企。”如父母希望了解子女行踪,可以透过whatsapp等通讯工具查询,“但唔系问佢喺边,而系表达返都知你辛苦,问佢瞓得好唔好之类。”而若父母发现子女受伤,亦可购买去瘀膏放在子女房间,透过行动让子女感受到关心。她补充,如仍未能处理,建议家长寻求专业人士协助。

新一代青年著重自主及权利 家长要容许彼此想法不同


曾展国就指,新一代青年更著重自主及个人权利,未必会交代所有事情,提醒家长要理解及接受子女与自己想法不同。他并指,要有好的沟通,容许彼此想法不同,才可产生互信,“唔系即刻话佢知啱唔啱…如果佢讲你唔听,或者咁大反应,佢就宁愿收埋。”

他建设,家长先聆听子女想法,如言语易引发冲突,或用文字代替,也可在讨论后补充说,“父母永远都会爱你”,如难以启齿,也可写便利贴告诉子女。如担心子女情绪问题,可以跟子女说:“我好担心你,你有无咩嘢想同爸妈讲?”如子女当下未想分享,父母亦需尊重。

曾展国(左)指,由6月9日至昨天,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共收到42个求助电话,数字比2014年雨伞运动更多。(资料图片/邓颖琳摄)

6月9日至7月3日期间共收42个求助电话

曾展国续指,由6月9日至昨天,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共收到42个求助电话,数字比2014年雨伞运动更多,而以往平均每月因应社会性事件而收到的求助,一般只有10宗以下。

他更指,数字未能反映真实情况,因现时受到情绪困扰的青年,未必会找社福机构协助,“可能宁愿一班人一齐倾。”而许丽明就指,向社工求助的大多非当事人,而是他们身边的朋友,“好多人唔开心系因为身边人,有人话好惊其他人会离开,佢哋好想身边人好好生活,唔好轻生。佢哋希望社工支援佢哋,等佢哋可以支援身边朋友。”她承认,目前其中一个困难,是最需要支援的人不会直接求助。

曾展国透露,当进行辅导时,会先聆听求助者分享郁结,不会下政治判断,引导他们思考会否仍有其他出路,包括未来的区议会及立法会选举,“未来又会唔会有其他改变﹖政治一日都嫌多,可能过一段时间已经完全唔同。”

对于有人以死明志,曾展国明言,这种形式是美化了自杀,容易引发模仿效应,“无论自杀死亡,或自杀预告都多咗好多,希望大家留意,用呢个方法未必改变到咩,但生命就真系损失咗。”他明白大家同情死谏者,但同情却转化为英雄感,“但都有人清楚,唔好用呢个形式去谂,因为好怕再损失任何一个人。”

许丽明补充,有青年想为死谏者举办追悼会,但其海报过分美化,她提醒大家需小心用字,“我同佢哋(青年)讲,佢哋(死谏者)离开唔系想大家唔开心,而系想大家有希望。后来见到佢哋真系用我建议嘅字眼,见到佢嘅想个运动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