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互惠共享 单亲妈妈一改内向性格 热心做义工感染他人
当大家抱怨城市人的关系变得疏离,美丽的情缘却在社区暗角萌生。
有机构办“社区互惠银行”,鼓励基层家庭参与兴趣班,学习新才能,再将技能传授他人以储蓄社区积分,继而将积分换取“生活所需品或服务”。这个平台除了让基层直接获得物资的援助,亦让受助人之间结连。
阿菁自2010年起成为存户,从其他存户身上学晓剪发后,成为剪发义工队的中坚,因而认识了单亲家庭成长的小男孩华仔,定期为他理发。几年后,华仔又义务为阿菁女儿补习,阿菁因而由受助人变成受惠者。作为单亲妈妈的阿菁参与计划后,亦由内向变得开朗,不时笑得合不拢嘴,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学来的才艺。
与小男孩一月一会剪头发
5年前,一个单亲家庭成长的小男孩华仔走入社区中心,跟阿菁说:“姨姨,我想铲光头发。”当时阿菁初成为剪发队的义工,手艺还未纯熟,每剪一刀,心情都异常紧张,华仔就成为了阿菁人生的第三个客人,她笑说:“当时我的心在滴汗,其实我不懂得铲光头发,于是我就跟他说光头仔好肉酸,叫他不要剪得太短,头发长了,我下次再帮你剪。”
后来,华仔会定期到中心剪发,二人聊天时,阿菁才知道他铲光的真正原因,由于妈妈要打几份工作养家,华仔心想铲光头发的话,相隔长一点日子才剪发,那就可以更省钱,“我当时觉得我好想帮佢,但我只懂得剪发,于是我们就相约每月剪一次。”后来华仔更带弟弟来找阿菁剪发。
“不要以为是我在单方面帮助这个小朋友。”
阿菁说到这里,不禁笑起来。现在小男孩变成大男孩,已经中学毕业,有份安稳的工作,不用再找阿菁剪发,不过这段社区情缘未有因此完结,阿菁的女儿不时致电给华仔问功课,抽到时间的话,华仔更会上门为阿菁的女儿补习,“我依家受惠比他多,你不要忘记,我剪发都不过是几十元,但补习一个小时要百几二百元,哈哈。”
开班教学获40积分 16积分换午餐肉
自己需要自己制就是阿菁的信念,每次学来的手艺都可以应用自己生活需要之上,早前阿菁上了皮革班,然后自家制了发型师腰包,方便他参加剪发义工队时使用。学以致用之外,阿菁亦由存户身份变成导师,以赚取更多积分,换取更多“生活所需品或服务”。
阿菁第一次授课,教“蝶古巴特手艺”,将餐巾纸的印花剪下,用特殊胶水黏贴,为家饰品做改装,阿菁形容当时自己心情好紧张,说得结巴,声量又小,不过她说:“因为教的时候,你用心,将学晓的传开去,就算你教得不太好,别人亦感受到你的热诚。”
只要做义工就可以累积积分,卖旗可增80积分,教兴趣班可增40分等,而互惠中心内的物资有各式罐头,亦有日常用品、家电产品等换领,16分可以换一罐午餐肉,约200分可以换电水煲等。阿菁现时户口有1980积分,问及如何使用积分,她说:“屋企无米就换米,无洗衣粉就换洗衣粉,有时去社区中心,会顺便换豆豉鲮鱼,然后回家炒个菜就一餐。”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自2010年起,于社区推展创新性“社区互惠银行”计划,一方面让匮乏社群获取由外界捐赠的生活所需物品,以纾缓其经济负担,另外,则为提升他们自助互助的能力,并冀以发展为一股强大的社群动力, 共建互助互惠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