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深水埗列易行城市试点 设低速限制区 明年第2季落实细节
政府2017年提出“香港好.易行”概念,以提升香港的整体行人易行度,并选择了中环及深水埗为试点地区。运输署分别向深水埗及中西区区议会提交文件,两个地区都会成为试点。其中,深水埗试点范围由太子道西至兴华街,并提出八项主要行人改善建议,涉及试行低速限制区、设立绿色走廊及行人走廊等。至于中环的试点范围则由花园道至西边街,并提出五项行人改善建议,包括在中环及上环核心区优化过路设施、美化及扩阔部分街道的行人路等,最终建议细节将于2020年第2季公布。
为推动香港成为“易行城市”,运输署去年6月至8月开展首阶段公众参与活动,收集市民对提升易行度的初步意见,现展开第二阶段公众咨询,当中选出中环及深水埗为试点。
署方建议在深水埗以太子道西、大埔道、兴华街以至海滨为界,鉴于深水埗为密集式市区,故规划意向主要连接旧有市区核心及新发展区、重新构思街道网络、加强绿色空间连系及缔造人人易行环境。
限制区内行车时速须低于每小时30公里
同时,当局提出八项主要行人改善建议。首先,会设立市集街区,由于区内繁忙商店市集零售活动令行人流量非常高,人车争路情况常见,故建议市集街区内的路段,即介乎钦州街及南昌街之间的元州街、福荣街、福华街、鸭寮街、 汝州街、基隆街、大南街;以及介乎大埔道及荔枝角道之间的桂林街及北河街,试行每小时30公里低速限制区,以提升行人安全;同时建议优化市集街区内部分路口设计、以及将桂林街及北河街的部份时间行人专用区向南扩展至荔枝角道等。
另外,运输署建议设立南昌绿色走廊,优化南昌街现时休憩处通往至海滨,以及扩阔南昌街部分路旁的行人空间;设通州绿色走廊,活化西九龙走廊桥底空间,并扩阔附近行人路及过路处等;并设立学校区,即在东沙岛街与福荣街一带学校区提供安全及有趣行人道。当局亦会设立大南布艺区,在时装及成衣工艺店林立的大南街及周边街道美化环境,及扩阔行人路及过路处。
而运输署亦建议设立南北及东西连接走廊,即在东京街和钦州街贯通深水埗的新旧区;以及长沙湾道及荔枝角道连接附近各港铁站出入口,并改善及美化上述地点的行人环境及过路设施等,并加强与海滨之间的连接。
除上述八项建议,运输署亦计划分阶段整合或移除交通标志,包括24小时停车限制标志、驾驶方向标志、行人栏杆等;增设行人过路平台、行人导向标示系统、改善车辆出入通道设计及分段式过路处安排。
而中环试点范围则以花园道、干德道、西边街及至海滨为界,并考虑将中环的商业中心区连接到海滨及上坡地区、改善商业中心区的主要行人走廊步行环境以及协助行人探索历史文物路线及特色街道等。
运输署亦提出五项建议,在中环核心区改善德辅道及皇后大道中的行人环境,涉增加步行空间、优化过路设施、行人通道连接至大型公众泊车位设施等,以提供泊车转步行选择;而上环核心区优化设施及扩阔行人路,如禧利街、永乐街及高升街一带。
同时,区内亦会设立文化、历史及娱乐街区,包括改善荷李活道、摆花街、苏豪一带及砵典乍街等,扩阔行人道及过路处、增设行人过路行台及规划作悠闲式街道等;设太平山街区,美化街道、增加行人标示以及与海滨连接。
运输署预计第三阶段公众咨询将于2020年第2季进行,届时将公布上述两个试点的最终建议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