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手】争取专科护士制度立法 护理专科学院:助挽年轻人才
本港的临床护理正走向专科化,部分在专科病房的护士会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选择修读香港护理专科学院(护专)提供的专科培训课程,完善自己的知识,惟本港仍未立法设立专科护士认证制,港府仅建议设专科护士自愿注册制度。获护专颁授院士(家庭医学及基层健康)的洪淑仪及林嘉琪现于医院管理局港岛东联网担任资深护师一职,两人认为专科护理的发展已愈加进步,现时是实行专科认证的好时机,经培训的护士拥有更专业知识,遇有刁钻个案时可作出适切判断,长远有助整个社会的医疗发展。洪淑仪又指,现时的年轻护士对职场前景方向清晰,相信为他们提供更多培训机会有助挽留新血。
医身更医心 专科护士靠减压助病人控制血糖
洪淑仪专注的范畴是糖尿病护理,她指与一般护士相较,经专科培训的护士见到病人血糖低时会先反复思考病人的病因、详细问症,包括询问病人的家庭及工作情况、心理压力、睡眠质素等,从而为病人提供建议,包括调整其日常作息及饮食,强化病人的身体以减复发机率。 洪解释,病人若情绪紧张会影响内分泌,从而影响糖尿病情。她续分享曾有病人工作压力太大,每天需调校四个闹钟“嘈醒自己”,遂建议他上减压班,令其睡眠质素转佳,其血糖水平的三个月平均值由11度跌至6度,其间医生只增加少量药物剂量,效果相当显著。
完善伤口护理机制 减少病人回诊所洗伤口次数
林嘉琪钻研的则是伤口护理,曾获护专引荐至韩国接受两个月的伤口护理培训。她直言以往护士一般是“盲目洗伤口”,但自2009年引入完善的伤口护理机制后,除了在诊所为病人洗伤口,亦会教导病人回家自行清洗,并开办小组活动助病人理解;她指表面上病人伤口是“一个窿”,但她会进一步分辨伤口性质,如是否属动脉溃疡或静脉溃疡,以决定不同的处理伤口方法。
港岛东联网普通科门诊数据显示,求诊人次由2008年的15,802人,增至2018年的18,582人次,升幅达17.6%,不过需要洗伤口的人数不增反减,由2008年的85,536人大幅下降25.2%至2018年的63,999人。林嘉琪相信是引入伤口护理机制的功劳,护士工作量减少之余,有更多时间可教育病人,形容为“病人同事win win(双赢)”。
护专课程着重实用、贴地 年轻护士望培训后增晋升机会
两人于2015年加入护专,经认证成为院士,现时主要为基层护理的门诊护士提供培训,课程会为护士提供最新及较深入的资讯,例如伤口用的敷料推陈出新,或解答较艰深的临床个案,有时亦会邀请医生作客席讲师,务求令护士的临床护理知识更全面。
林嘉琪笑言,曾被新人问及“要做啲乜先做到你咁样?”,她认为年轻护士见到“人办”会更有学习热诚,而护专的培训空间较私人医疗机构大,学习机会较多。洪淑仪透露,年轻护士学生愿利用公余时间参加培训,形容新一代目标清晰,在选择专科时除了贴近自己兴趣外,亦会考虑晋升前景。现时医护人手流失率高企,洪认为护专的培训有助挽留护士新血,长远对整体医疗发展有禆益。
认证制未落实 护专视争取立法为最终目标
护士管理局数字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港共有56,723名护士,其中42,485人为注册护士,余下的14,238人是登记护士。
香港护理专科学院名誉执行顾问田陆秀娟透露,注册护士或注册助产士可透过完成500小时培训课程、相应临床要求并通过考试,符合年资要求可获护专颁授院士。护专自2012年成立以来共颁授约3,000名院士,有近70名会员将于今年应考院士。
政府一直未就专科护士制度立法,仅在2018年施政报告中建议护士管理局就护士专科发展研究并推出自愿注册计划。田陆秀娟指,护专会配合政府的建议,已将旗下14个专科学院的教学发展详情递交予护管局审核,但强调立法与自愿注册属两回事,立法仍是护专的最终目标。
田陆秀娟续指,曾与医管局候任行政总裁高拔升会面,获对方鼓励继续推动培训,而护专的认证框架亦获澳大利亚及美国的认证机构认同符合水准,护专去年底更与广东省护理教育中心及广东省护士协会制订当地专科护士标准,并组大湾区专科护士培训认证专家委员会向29名内地护士颁授专科护士资格。她认为护专的培训较有系统,日后将增设外间机构审核其认证制,确保符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