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人亦医心 护士专科训练师徒拍住上 向病人派小礼物拉近距离
“白衣天使”跟白袍医生一样可考取专科资格,虽然有关资格属自愿性质,仍有不少护士希望事业更上一层楼而报考。香港护理专科学院试行“师徒制”培训,其中两对护士师徒接受《香港01》访问。有徒弟看师傅如何透过小行动打开病人心扉,从细微处照顾到病人的需要;亦有徒弟亲历师傅帮助病人与家属化解两代间的矛盾,学习医治人心的魔法。
在公立医院任内科病房经理的林恩霞是麦浩琳的专科训练导师。浩琳已有13年护士临床经验,日常运作难不到她,可是这位“非一般经理”仍令她折服。浩琳忆起,有一位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72岁伯伯去年入院,其实是非常常见的病种,“师傅”恩霞却留意到他一直很紧张地拿著支气管舒张药,便即时前去拍著他肩膀,让他放松,伯伯的情况得以舒缓。这一小小动作打开了伯伯的心扉,之后更会跟恩霞分享家事,她借此仔细教伯伯用药方法,期望减少他入院的次数。伯伯本来每年入院4至5次,该次事件后,距今半年仍未见他再度入院。
徒弟模仿派“小礼物” 打开病人心扉 病人:亲如家人
公立医院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能够照顾入微实属难能可贵。林恩霞每日上班,总会拿着一叠免费报纸,回到医院派给病人。看似是简单的动作,但日复日为病人派“小礼物”,能拉近与病人的距离。浩琳这位徒弟看在眼内,笑称现时也会模仿派报纸,又常常与病人做简单的身体接触,有病人更感觉自己如亲人一般,有助治疗进程。
上一代不理解母乳喂哺 师傅示范化解两代矛盾
另一对师徒,是在产科服务接近10年的“徒弟仔”李翠欣,以及在同一间私家医院任职的高级护理主任兼专科导师林淑贞。李翠欣曾遇过病房里有家嫂因为喂人奶,遭家姑斥责,指婴儿因不够奶吃才会常常哭,令家嫂不忍饮泣。翠欣尝试向家人解释不果后向淑贞求助,淑贞遂分开家属,跟家姑聊天后得知,她当年为婴儿的爸爸,即自己的儿子喂人奶时,因奶水不足令儿子出现黄疸症状,因而对母乳喂哺产生阴影。淑贞遂跟家姑解释,医院医护人员的监察可让她放心,又跟家嫂分享这段往事,让她明白家姑的苦心,后来家嫂心情也感舒坦,成功化解了两代矛盾。
翠欣在“师傅”身上学到为病人多做一点,持续进修令她有更多知识与病人分享,例如冷敷除了用冰袋,也可以用汽水罐、湿毛巾等,有助她与病人打开话匣。淑贞盼望,长远应为护士专科化立法,让更多同事参与持续进修,对病人更有保障。
专科与医管局就专科训练的安排达成初步共识
香港护理专科学院于2012年成立,设有14个专科学院,护士可以如医生一样考取专科资格,惟有关资格只属自愿性质。该学院院长黄金月透露,学院与医院管理局达成初步共识,冀正式引入护士专科训练程序。黄金月预料,试验计划最快今年内在公立医院试行,估计每个医院联网都会有最少一间医院参加。
医院管理局回复查询指,与护专就有关专科训练的安排,目前仅属于初步探讨可行性的阶段,尚未有任何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