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权覆核案】逾百幅政府丁地不零散 最大逾2公顷部份近港铁站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高等法院昨(8日)为丁权司法覆核案颁下判词,指明以私人协约或换地方式批出的丁权违宪,意味政府原本划作“乡村式用地”、涉逾900公顷的土地,极有潜力释放。过去亦有团体发表调查报告,发现本港最少有6幅、面积超过1公顷的乡村式用地,可供发展用途,合共约有8.96公顷。部分土地的位置优良,包括沙田排头村及元朗虾尾新村,后者面积逾2公顷,仅步行约10分钟路便可抵达港铁站。有关注基层的团体指出,政府应将有关土地改建公营房屋。

郭卓坚于2015年提出司法覆核,称港英政府实施丁屋政策属临时恩恤措施,而非原居民特权,要求政府取消批准新界原居民兴建丁屋的政策。是次亦是有史以来首宗挑战宪法保障下的丁权案件。 (资料图片/张浩维摄)

发展局于2012年公布,全港有约1,200公顷官地预留建丁屋,扣除道路、斜坡等不适合发展的土地后,约932.9公顷可发展。但当局强调,由于土地散布全港各区,不能直接发展作大型社区。

↓图解丁权覆核案来龙去脉↓

+7
根据新界乡议局的估计,全港约有24万名拥有丁权的原居民,社会经常有声音批评这是“特权”。 2004年,地政总署实施《新审理丁屋申请程序》,提高申请丁屋的门槛,原居民强烈反对,扬言要在七一游行上街抗议,时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后与当时的乡议局主席刘皇发开会商讨,最终搁置计划。(资料图片)

最少111幅闲置丁地面积较大

翻查资料,本土研究社曾发表研究报告,指全港约有111幅闲置政府丁地总面积超过30公顷,当中有最少6幅面积大于1公顷。

综合地政总署公布的地块范围及报告内容,其中6幅面积介乎1至2.2公顷,分布于元朗、屯门及沙田等地,部分更座落于市中心地带。

最大的一幅地皮位于元朗的虾尾新村乡村扩展区,面积约2.2公顷,邻近天水围天慈邨及天祐苑,距离天水围西铁站仅约10分钟步程。发展局于2014年重启已冻结的“乡村扩展区”计划,拨出土地供原居民申请兴建丁屋,现已完成收地工作。

+3

三幅邻近港铁站 交通方便

六幅之中面积最小的是沙田排头村,与虾尾新村一样同属“乡村扩展区”,并已完成收地工作。用地面积约1.09公顷,旁为沙田政府合署及沥源邨,约步行5分钟便可抵达港铁沙田站。政府曾构思于沙田排头村兴建多层丁屋,据2006年的政府文件显示,以地积比率5倍估算,该地可兴建900个实用面积700方呎的单位。

至于粉岭和兴村约1.37公顷的乡村式用地,邻近公屋华心邨,附近亦有游乐场、体育馆及粉岭官立中学,惟距离粉岭港铁站较远,需步行约20分钟。其余三幅用地的位置则较远离港铁站,分别为洪水桥钟屋村、小榄乡村扩展区及元朗榄口村,面积分别为1.25公顷、1.34公顷以及1.71公顷。

全港关注㓥房平台组织干事陈颖彤认为政府以土地零散为由,未有善用闲置土地。(资料图片)

基层团体:应释放建公屋

全港关注㓥房平台组织干事陈颖彤称,虽然政府强调闲置官地零散,但只是“有借口唔发展”。她认为逾900公顷的乡村式用地,部分面积超过1公顷及邻近公共屋邨,有成熟的交通配套,政府应加以利用。她指相对其他土地的选项,例如兴建交椅洲人工岛,成本相对便宜、时间较快,令轮候公屋的㓥房户尽快上楼,“呢啲熟地可以尽快用到,因为街坊真系住一日㓥房都嫌多。”

公屋联会招国伟则表示,申请人或再就裁判结果上诉,仍须等待最终结果。但他认同一旦可释放乡村式用地,政府在考虑基建及发展潜力后,应拨出合适地段作建屋之用,纾缓现时公营房屋短缺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