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医科生跳出舒适圈 妙用“阶级限制”完善内地医院手卫生文化
香港大学医学院于2016/17学年推出“增润学年”,3年级医科生需用一整个学年的时间,以不同形式完成交流及实践,跳出读书模式,扩阔视野。
从明亮舒适的课室走入贫困县,12名港大医学院3年级生透过“增润学年”实践书本所学,助云南永平县医院和学校改善公共卫生。有港大生欲冀借镜当地协助港生减压,却无意发现当地中学生亦同样面对不少压力;冀解决卫生问题,先要解决“阶级”问题;“增润学年”的经历令他们有感走出“舒适圈”,学习到做医生不但需要表达意见,更要学会沟通。
云南永平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经过上海复旦大学三年多的扶贫帮扶,有望在今年脱贫。复旦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副处长庄辉接受访问时表示,上海相关部门提供了很多硬件支持,但当地的医院、学校仍需要“软件”配合以带动素养的提升,他感叹港大医学院的12名学生在永平的服务、研究,正是将“香港经验”带入贫困县的过程,效果非常之好。
永平县中学生亦同样面对学习压力 六成疑现焦虑症
在永平县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日后希望可以学以致用的港大医学院三年级生黄丽静表示,香港学生压力大,有不少存在焦虑症及抑郁症的风险,但原来永平的中学生亦不轻松。为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她向永平县第一中学向全校学生发出问卷、搜集数据,发现有近6成学生疑似经有焦虑症。
此外,全校有超过2000多名学生,却只设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根本难以照顾大量有精神困扰的学生,“香港的学生真是幸福好多,起码我哋有足够的人际网络去求助。”最后,黄丽静将研究数据交予永平第一中学校方,冀能作出改善。
走出舒适圈 巧用“阶级观念”做调查
比起每日“专注背书”的医学院生活,同是港大医学院三年级生的吴泳楠则面对完全不同遭遇。到达后的第二天,她就扭伤了脚腕,而且原来脚伤算不上什么困难,反而做研究却要花更多心思。
医院内洗手指引残缺不齐
吴泳楠研究的课题是当地医院的手卫生状况,在永平的医院,她注意到医院内的手卫生状况不佳。不少洗手盘前的洗手指引,已经残缺不齐,而根据世卫组织的要求,医院水池旁应当贴上明确标示;然而,当地的洗手指引缺少清洁手腕的步骤,而洗手时间要求亦少过世卫组织要求的20秒。
改善手卫生 由背书变与“阶级观念”扯上关系
虽然希望为当地医院改善卫生状况,但派发问卷时,却因当地医院“阶级观念很重”遇到困难,要由上级发指令,下属才会“自动自觉完成”,因此她唯有与院方的高层沟通,由他们将问卷一层层派发下去。
现时永平县的三间医院,水池前洗手指引已经非常齐全。吴泳楠亦在不少场合向当地医护人员公开讲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希望改善当地的情况。
吴泳楠表示,在医学院的学习往往只是专注背书,而走出“舒适圈”,才慢慢意识到做医生需要表达意见,更要学会沟通,她认为未来回到香港真正成为医生时,这都是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