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2019】港大医学院教授传授面试技巧:5个病人等1个肾点算?
2019年的文凭试DSE考试即将结束,入读医学院是不少DSE尖子的目标。港大医学院助理院长(临床课程及考核)兼内科学系教授孔繁毅表示,除文凭试成绩外,也会重视考生在面试环节的表现,尤其是面试期间所展现的沟通技巧。孔繁毅更指,由于香港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医学院也希望招收一些抗压能力较强的考生。
引入MMI面试 6项目观察考生能力
香港大学医科向来是DSE考生,以至家长心目中的“神科”,收生要求极高。为了招收成绩,以至志向都合适的学生,港大医学院2017年开始对文凭试学生进行MMI面试(Multiple Mini Interview迷你多站式面试),吸纳更多有潜质的未来医生。
孔繁毅表示,医学院挑选的医科生,不单要成绩“标青”,亦要有较强的沟通技巧和抗压能力;面试官将MMI面试中,从六个项目中观察考生不同方面的能力,项目包括沟通技巧、个人见解、一般常识、伦理技巧、批判思考及抽象思维,这项面试时间约为半小时。
重沟通、解难能力 综合成绩拣学生
对于MMI面试的过程,孔繁毅进一步解释,在沟通技巧环节,面试官会给考生一个虚拟的情景,看考生如何应对,比如只有一颗肾脏,却有5个病人家属在等,考生应当如何处理及沟通。
而在抽象思维环节中,则要求考生根据指令完成任务,去年则要求考生根据步骤折纸,颇有新意。他表示:“院方会根据面试项目的分数做排名表,再综合DSE的分数,以筛选到想要的学生。”
抗压力要够强 就要懂得减压
此外,提及近来香港公立医院爆煲,医护人员人手短缺,孔繁毅作为医生亦感受“压力好大”,但明言问题“短期内好难解决”;因而医学院在面试时,“考生的抗压能力绝对是考量因素之一”。
而要面对压力,就要懂得减压,孔繁毅教路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医学生,学会舒缓压力非常重要:“听音乐会、睇戏,或者打波,都可以令人精神好多。”
新设“增润学年” 拓宽医科生视野
而港大医学院为了强化医科生的沟通能力,港大医学院在2016/17年度收生时亦新设了“增润学年”(Enrichment Year),将原本3年的准临床科目浓缩至2年,让三年级医科生都可以按个人兴趣及学习目标,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交流实践,拓宽视野,增强沟通能力,在未来更好地适应医生的工作。
去年年底,港大医学院医学院超过200名三年级医学生实践“增润学年”,当中有12个学生前往云南省的永平县,深入当地的学校、医院,学习以领袖身份独立完成公共卫生的实践调查项目。孔繁毅表示,以往医学生多数时间花在功课上,透过“增润学年”的实践后会体会到医生工作“唔系单打独斗,更要识得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