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公路大桥钢缆折断 工程师指罕见、夸张 质疑保养不足

撰文: 陈晶琦 麦凯茵
出版:更新:

路政署署长陈派明今(16日)下午公布,昨(15日)于深圳湾公路大桥巡查期间,发现往香港方向高架道的其中一条外置式预应力钢缆折断,惟未有影响结构安全及运作。有土木工程师表示,钢缆折断于工程角度而言十分罕见,更一度形容大桥仅落成10多年便折断“好夸张”。同时估计,钢缆锈蚀应是保养不足、油脂风干引致。至于结构是否安全,则要视乎钢缆的设计。

陈派明强调今次是个别事件,但会在三个月内全面检查同类型设计的大桥。(梁鹏威摄)

路政署进一步解释,深圳湾大桥有内置钢缆共40条,外置钢缆共有6条。而今次折断的预应力钢缆直𠇹160毫米,属外置式的预应力钢缆。由于大桥内有多条外置及内置式预应力钢缆,设计时已经考虑到需要更换钢缆,所以大桥已预留足够的安全系数,即使缺失了一条钢缆亦不会影响到行车安全,以及大桥的结构安全。

路政署副署长徐永华又展示实际图片,指出折断的钢缆的路段仍有两条钢缆,“设计方面系可以少咗一条都唔会影响结构。”路政署将于三个月内巡查类似结构的大桥,包括青衣南大桥、八号干线大桥等。

高架道内部有三条预应力钢缆,其中左下方的一条为因锈蚀断裂,路政署移出支撑位及折断的钢缆;而左上方及右下方的则为正常钢缆,受到混凝土保护。右上方空出圆形通道则是留作更换钢缆所用。(路政署图片)

当被问到锈蚀并非一朝造成,为何折断了才发现?陈派明解释,对上一次检查钢缆时间为去年9月,以及上两星期,“条钢缆由好多细钢筋结成,其中一啲因锈蚀断咗,影响受力令其他钢筋失去支持;因为整条钢缆在完成预应力拉力工程后,便会灌浆加入混凝土保护,所以单以外面难以看到锈蚀情况”,重申当时大桥完工有进行测试,相信物料符合要求。

陈派明形容钢筋在桥梁内折断的情况并非常见,强调不会掉以轻心,人员会取钢筋的样本到化验室进行测试,以防同类情况发生。

徐永华解释,折断的钢缆(左下)旁边仍有两条完整的钢缆。(梁鹏威摄)
资深土木工程师倪学仁表示,该条钢缆应有油脂保护,可能是保养不足,以致油脂风干引起钢缆生锈继而折断。(资料图片)

工程师估计保养不足

土木结构工程师苏耀坤表示,深圳湾大桥仅落成10多年便发生钢缆折断,形容“情况罕见、好夸张”。苏估计,钢缆折断一般为锈蚀引致,故须灌浆改善情况。至于钢缆折断会否影响结构安全,苏则指要视乎大桥的设计是否由一组钢缆或是一条钢缆承托拉力,倘为一条钢缆主要承托拉力,便会有断桥的可能性。惟他表示,现时折断的钢缆为外置式钢缆,安全风险会较内置式钢缆低。

资深土木工程师倪学仁表示,钢缆作用是拉起桥面,平衡桥面压力,认为涉事折断钢缆应有油脂保护,可能是保养不足,以致油脂风干引起钢缆生锈继而折断。他续指,修补更换涉事的钢缆并不困难,惟订造新的钢缆需时,相信要数星期才能完成更换工作。

有参与建造青衣南、北桥的工程师学会前会长陈健硕表示,大桥只启用十多年就出现钢缆折断是不正常,促政府深入研究;他指出外置式钢缆比内置钢缆容易受破坏,如人为破坏;而根据文献及经验分析,估计有关钢缆出厂时已有瑕疵,或在灌浆时混入水泡或气泡,加快锈蚀速度,以致断裂。

路政署表示,因应维修需要,深圳湾公路大桥往香港方向的三条行车线中现正暂时封闭两条,并已联络承建商安排更换折断的钢缆,料需时三星期。